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26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49年获得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ETH)建筑文凭.1952-1953年在哈佛大学以及1956-1958年在罗马继续研习。1978年荣获德国汉诺威技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0年4月辞世。
这本书阅读起来很有难度,适合对建筑学,哲学,文学都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后分别是理论阐述,中间是三个实例。三个实例的部分选择了跳读,一是我自己的原因,很难静下心去理解充满诗意的词句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二可能是配图的原因,除了几张布拉格的城市尺...
评分读 场所精神 的个人 体会 个人觉得 这本书对于本人最大的意义 除了应付考试之外 ,给与了我一种 理解空间和 场所 和特点 的思维模式 , 一种把 场所 作为主题来思考的 哲学思维 模式 , 对于建筑系学生 很有帮助。
评分何为场所?这是开始读书时就有的疑惑,紧接着是如何描述场所?场所的性质如何,当几何学的领域企图描述空间时,运用的是数学工具,比如三向度的几何形,但这种方法很难将人类行为的哲学意义解释清楚,现象学的建筑观认为空间必须与人建立起联系,才能赋予“物”意义。我认为一...
评分 评分各位豆友 我现在人在成都 因为写论文要用此书 如果有哪位朋友有这本书愿意转让 请电子邮件联系我 谢谢 我的邮箱:blue.ice.bird◎163.com
现象学在用到地景或是建筑学时,那时,只是打开了一个方向上的门。外面的道路仍然模糊。这本书就是这么个东西:一边是强调身体感受,却谈不出,这种感受和下一步的行动有着什么联系;另一边,作者之前的那种本体论的立场强烈地存在。好像只有他的道路才是正确的。。。。而他分析城市时,恰恰又回到了类型学上,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类型学?怎么能够跟现象学,混在一起?
评分建筑现象学圣经。不想多讲了,不同背景底蕴的人读了以后会激荡出不同程度的共鸣。希望你的主观世界因读过这本书后而变得充满意义。
评分终于有点明白genius loci是什么意思了~感觉不读海德格尔的话读这个还是不懂
评分旧话重提,场所在所有文化之中都存在,中国的风水,维特鲁威城市规划的概念,现象学只是在返回传统,或者说返回最为抽象的宇宙观。拿特克拉尔、里尔克说事,最后又回到艺术还有建筑的关系上,颇感觉有些问题被狡黠地回避了。
评分引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