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30年代的批判理论,如法兰克福学派,兴起了对于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复杂而精深的批判研究。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与这一丰富的传统同时发展,但却基本上独立于此传统之外。本书作者希尔德·海嫩通过探讨现代性、栖居和建筑学之间的关联性,试图填补在现代运动的话语与现代性文化理论之间存在的鸿沟。一方面,她从批判理论的视角展开对建筑学的讨论,另一方面,她通过与建筑学的连接,修正了批判理论的地位。她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场域进行考量,这一场域建构了日常生活,也包含了现代性固有的主要矛盾,但她争辩道,建筑学仍有某种能力采取一种批判立场来面对现代性。除了展开关于建筑、现代性和栖居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此书也是建筑学学生了解批判理论话语的导读,为此,有关瓦尔特·本雅明、恩斯特·布洛赫、特奥多尔·阿多诺以及威尼斯学派(塔夫里、马西莫、卡奇亚里)的章节就不能被孤立地阅读了。
希尔德·海嫩,建筑理论历史学家。曾于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学习建筑和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该校的建筑理论教授。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现代性、现代主义与性别等问题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一些新的东西没读过的东西,值得一读。
评分建筑理论书目阶段性记录。断裂、镜像、摹拟、生活经验的重构。比起对现代乃至后现代建筑的概述,更侧重于详说本雅明之后的现代哲学理论,全篇遍斥新马克思主义色彩,许是时势所趋。从吉迪恩(建筑)到阿多诺(文学)的序列并不连贯,但“只要文化在基于偏见和压制的复杂社会形构中仍占一席之地,它就无法保持纯真”,因而,隐忧促成的批判性质贯穿始终。 「艺术被阿多诺视作最后的避难所之一,在其中,真实的体验,也就是非同一性的经验仍然可能。」
评分解答了许多曾经的疑惑~
评分如果能将现代性纳入连续光谱,那实际上我们已经发展了现代性,预测了历史。通过这本书知道康斯坦特,后来终于在海牙现场朝拜。
评分如果能将现代性纳入连续光谱,那实际上我们已经发展了现代性,预测了历史。通过这本书知道康斯坦特,后来终于在海牙现场朝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