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经典系列: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作风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诙谐幽默,三言两语道尽人生哲理, 值得一读再读。
张小娴在她的散文里提到,多年前和蔡澜一起吃饭,一个晚上跑了八个地方。在一个地方坐下,菜上来了,只要说一声“不好吃”,蔡澜就立刻说:“不大好吃就不吃,我们到别处去,倪匡说的,在我们这个年纪,吃一顿就少一顿。” 生命有限,吃一顿就少一顿,果然是这个道理,所以每...
评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家里翻到一本书皮都被扯掉的《雅舍谈吃》,就开始看起来了。 我有一个非常对不起这本书书名的习惯,就是我习惯大号的时候看书,我一路从《365天儿童故事》看到了《格林童话》,从《读者》看到《知音》,从《哈利波特》看到《飘》,当然还有这本亲...
评分读《雅舍谈吃》,愈发觉得梁实秋真是小资。这种小资不是当下年轻人蛋炒饭里加一点朗姆酒就意乱情迷的假小资,他的小资是老派的,甚至还有一点保守、俭省,但最是真材实料,好似一张明代茶案,看似朴素,实则韵味隽永。 写吃的最好状态是“馋”,梁实秋馋得文雅,不是饥肠辘...
评分大概一周前,室友买回了一个全自动电饭煲,晚上放入米和水,定时,早上起床就可以喝粥了。可是,很难吃!粥一点都不粘稠,几乎就是熟饭粒熟豆子加清水的组合,所以还是宁愿早起40分钟,用大锅和普通电饭锅熬上一锅粘稠的粥。 现代人工作紧张,在生活琐事上就贪图快和便捷,我...
评分我爱吃,但称不上会吃,所以不敢妄称自己在吃食上是个讲究的人,尤其跟我爸相比。但若是说到嘴馋,我毫无悬念地在老沈家排得上座次。幼年的时候,曾为了一个葱油烧饼,不惜翘课早退,待买到之后,心满意足,而留在唇齿间的葱油香亦远胜书香。这几年年纪渐长,嘴巴愈发地馋起来...
吃货的终极修养
评分一些关于吃的回忆,更多是感怀先君、儿时、昔时经历。和《舌尖》的主旨有点像——这并不是“美食栏目”,而是一个个关于食物的故事。加上所在年代的历史背景,和所居地的变迁,还是不免会有感慨。单从食物这方面来看,作者是个讲究人,无奈的讲究人。
评分我真是爱死这本书了!!提到的东西恨不得都吃一遍!尤其是北京小吃!!可是梁实秋说天津包子里有汤我就不开心了。
评分现在看书,开始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就发现梁先生写文章真是不大讲究章法,总是随性而为。这大概也是梁先生的散文之所以亲民入心的原因吧。关于馋的几篇都写得尤其好。其它的,有好有坏。不过就那个年代来说,已是相当好了。
评分休憩117th,端午重温一遍,昨晚又取阅几则,惊奇发现这本我读了不下五遍的书居然没标,好吧。梁实秋真心善于写吃,他的文章与其他几位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显明的优势,但是就是能让我馋,流下口水来。文字之妙处就在于此,能琢磨明白其中道理,想必可以笔力大进,可惜我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