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着莫砺锋教授一起走进杜诗这座宝山吧。
莫砺锋,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1966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后在农村插队务农十年。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P197,解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第二联时,有一处对宇文所安的指摘:“斯蒂芬.欧文对这两句诗有一个解释,他说杜甫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愿望,杜甫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大家族的始祖。因为稷与契一个是周王室的祖先,一个是商王室的祖先,子孙都是做皇帝的,建立王朝的,而...
评分我第一次阅读讲演录类的书籍,这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这本书,让我仿佛穿越到了2006年的南京大学301教室。 从小便学习杜甫诗歌,杜诗对于我而言,很近又很远。我想我所了解的只是杜诗中的冰山一角,而这本书为我学习杜诗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关于杜诗的种种学问,莫砺...
评分在本书第298页,《秋兴八首》中的第二首”画省香炉违伏枕“一句,莫先生解释为:”杜甫此时仍带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工部是属于尚书省的,可是他正漂流在外,他这个官职也仅是一个虚衔。事实上杜甫并不能到尚书省去值夜,所以说‘违’。‘违’是离开的意思,远离京...
评分非常不错,不愧大家! 读毕唯觉意犹未尽,课程既然是讲诗歌,对杜诗诗歌艺术性讲解分析的比重仍嫌少了;很期望莫先生再开讲席,集中讲解历代对杜诗的评、批,以及近现代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嘉惠学人,则为学林幸事! 至今仍对傅庚生讲解《咏怀古迹》昭君故里那首印象极深,...
评分后记 当我整理这部书稿时,先师程千帆先生在讲台上为我们讲授杜诗的景象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虽然千帆师已经离去整整六年了。 1979年9月,我考上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开始在千帆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我高中毕业那年适逢“文革”爆发,两年后下乡插队,先在江南种了...
叶嘉莹告诉我,仅凭杜甫一人就可进入古典诗歌的世界;莫砺锋告诉我,仅凭读杜一人所掌握的方法就可以进入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即“杜诗研究也具有方法论的典范意义”。
评分真是内行。比《莫砺锋诗话》有干货的多。考证“伪注”的地方都令我读出侦探小说的味道来了。严谨,趣味盎然。
评分真是内行。比《莫砺锋诗话》有干货的多。考证“伪注”的地方都令我读出侦探小说的味道来了。严谨,趣味盎然。
评分醍醐灌顶。
评分开篇版本源流的疏证很有功力,对杜甫文学观的讨论也很赞,不愧是程千帆的弟子。语言浅白幽默,举例恰当,亦庄亦谐,讲课的情景真是令人心向往之。是学者而非诗人,是现代学术体系里而非传统文化氛围下对杜诗与古典文化的讨论,缺一点灵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