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杨绛 散文 随笔 文革 中国文学 散文/随笔 回忆录 中国
发表于2025-02-22
干校六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干校六记》为杨绛先生的散文名作,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虽说是“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但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时代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剪影。当年胡乔木曾托钱钟书转达他对此书的十六字评价:“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范用先生则言,“(本书)并非历史,但是当事者的实录,也可看作历史的证言或历史的侧记。……这类作品,作者对它有感情,对后人,对了解历史多少有些作用。”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杨绛文集》8卷。
胡乔木:“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无一句控诉,无一句怨恨,淡淡地道来一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
评分我买来是当文革的第一手史料读的,并对文字没有太多期许。但是大约学着《浮生六记》的样子,写了一段哀而不伤的文革故事。小狗小趋,以及黑天野地里迷路两篇恐怕是我的最爱。
评分知识分子只会吃不会做,有什么用?还不得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评分果然功力深厚
评分六篇小文记录下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下放干校的经历。六十多岁的杨绛与钱钟书在干校的生活表现出了一种巨大的忍耐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精神上荒诞无理的束缚,他们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住还存有人性的自我意识(理性、善良、关爱、包容)。面对干校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能够苦中作乐,把惨淡的生活过好,这种精神令我深感敬佩!从杨绛的文字中,能够感受老一辈知识分子内功深厚的表达方式,书中既对“文革”浩劫中荒诞之事的无情揭露,但又不过分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抱怨;相反,在几篇小文中,还偶尔能看到生活中轻松幽默、富有情趣的调侃,这样的一种哀而不伤、隐忍中夹带乐观与希望的文字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3.3万】【首图】(我是豆瓣第500位读过本书的人,纪念一下~)
杨绛随“连”下干校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小,才满月没有几天。我一直感觉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年代,人长得快,可是岁月蹒跚,景物依旧。我的意思是生活和周遭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仿佛门前总是那些树,一年四季更换着叶子,也不见长,好像总是那样;而树干里的年轮一...
评分 评分杨绛先生一生所著,无论是剧本。小说还是散文,都担得上一个“才”字。人们提起她,大多第一想起的是钱钟书之妻,只是因为她愿意,让妻和母这个身份放在前头罢了。她的文字,有一种极其柔软的坚韧于其中,就像洁白的蚕丝,可承千钧而不断。杨先生最著名的莫过于散文集《我们仨...
评分杨绛先生今日逝世,享年105岁。昨晚也梦见母亲和奶奶一起仙逝,我哭着对在厨房抽烟的父亲说我们都没有妈妈了。不想在下午第一节古代汉语课间,新闻说您凌晨走了。我悲恸大哭,可又不想人发现,心里说,您终于回家了!您终于回家了!和默存 阿瑗团聚了,一人在人间太孤单。虽不...
评分一向觉得大多数人的散文都写得比小说强。杨先生的这本书就说明了这个理。读读这本书,会对生活少很多牢骚,对人增添很多爱——因能帮助看透很多事,因此不强求他人,于是对人多爱。 人真有韧性,不可思议。
干校六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