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作者在巴黎留学及驻欧采访期间所撰写的部分文字,记录了一个游子置身异国的所见所想,及其身在中国转型时期的种种乡愁。
“柏拉图要理想国,熊培云要思想国”、“从理想国到思想国”、“从刀剑共和国列思想共和国”。“思想国”是本书的价值指引。自作者2005年提出建设“思想国”以来,“思想国”一词立即风靡网络。如何建设一个人道的、人体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熊培云,1973年生,祖籍江西。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兼任《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新京报》专栏评论员及社论主笔。 熊培云的文字,以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见长。近年来在《南风窗》、《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信报月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数百篇,成为中国评论界一种清洁、温和而向上的力量。2005年,以其理性且有情怀的思想,入选世纪中国网友“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写作、讲学之余,主要从事政治传播学研究。译著有《中国之觉醒》(法文,2006)。
思想因思考而存在 评《思想国》 某天吃完饭走在路上,突然想起读书的“旅行”来,把一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放在地上,是不是也会是一条长长的路?读书就是从第一个字,“走”到最后一个字,在这个旅行的过程中与作者交流了思想,获得了感悟,取得了思想。 翻翻书架上还未开封的书...
评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乃是和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思考相联系在一起的。 自以为读书的功夫就在于读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受用或者受益于自己的东西(天下那么多书自然一生一世也读不完),其功力就在于把书读薄,读完以后可以用自己的很简单、很概括的话...
评分《思想国》终于看完了,我的心情从开始的激情澎湃到后来的草草了之。尤其后面的补遗和附录部分,有强烈的明显的浪费纸张的嫌疑。全书分成上下两篇,每篇两辑总计41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写于2003~2007年间,也就是说本书内容至少在时代上有点旧。上篇都在写巴黎,作者就是一个无限...
挑选一本出远门要带的书和麻烦,不能太有趣导致在机场候机就看完,也不能无趣到背着是个累赘;不能太喜欢到万一行李太重不舍得抛弃,也不能讨厌到还不如看飞机上的杂志。熊培云这一本好像比较合适。。。(我就是喜欢在飞机上看纸质书)
评分“我曾领略过一种高尚的情怀,我至今无法忘却,这是我的烦恼。”
评分除了有点过誉法国,过于敏感,喜欢动不动就流泪忧伤,其他还行。
评分唔这类书似乎特别多。。公交车上翻翻
评分虽然只是把作者近些年来的评论文章用最简单的方式弄成一本集子,不过里面很多文章都可以带来深刻的反思。作者乐观的情绪也很鼓舞读者。他强调个体对社会的巨大作用,指出社会无非就是人组成的。一个人多一点乐观,整个社会也多一点乐观;一个人怀揣一份自由,整个社会就多一份自由。乐观也变成了某种社会责任,而悲观却毫无作为是最为可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