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日本研究丛书·逝的话语:现代性、幻想、日本》通过各种努力追溯了失落及其幻象式恢复之间的矛盾,包括学术性的(如本土主义民俗学),制度性的(日本国有铁道公司的旅游活动),以及市政性的(远野)。同时,《西方日本研究丛书·逝的话语:现代性、幻想、日本》指出了特别的场所、活动和人超越这种恢复,在当代日本的民族的-文化的语境中保存快乐与失落的方式;还有通过话语实践及修辞的颠覆逃逸的脆弱的类型:大众演剧的戏仿表演及文字游戏,恐山上无法理解的降神咒语和鬼故事传说,远野的黑暗叙事及残存的方言。在通俗化的过程中,这些场所和活动一直让人们感到困扰,它们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样子。它们像是被压抑的可耻存在物如幽灵般的提示一样存在着,虽然它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存在——然而它们又必须存在,作为现代性失落处于消逝之中的持续的提示而存在。
玛里琳·艾维,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与文化,尤其关注日本的现代性问题。《日本生活风化物语——俗世生活定义日本现代化的历程》是她在1995年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深入探讨了日本现代形象背后的精神源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中有几处很有意思。一、旅游广告的脱广告化 二、怀旧的生产 三、对《远野物语》的分析,得到‘故乡’所含有的两面,而商品拜物却把其恐怖的一面遮蔽 取其美好怀念的一面 从中可以看到,‘故乡’的概念是被建构出来的,反映了国家现代化当中迁移人群的漂泊,不安 博物馆的制造正好迎合他们的想象,抚慰他们的伤痛。 受益颇多,还可以再看一遍。
评分70年代经济飞涨中的“发现日本”活动是在现代性的怀旧旅行中完成的。不过几年之后伴随质疑,民间团体和政府又通过怀旧的擦除,描摹出一个“异域日本”形象。随着消费主义和视觉仿真的无限扩大,失落本身也在加速衰落。残存之物不再被挽歌式的赞叹,因为在所谓的“后现代美学”里,不仅失落的想象目标消逝了,对于失落本身的感觉也消逝了。
评分2019-09-10:讨论日本的现代化和创造传统。整体越现代化,边缘越失落,越需要传统支撑,哪怕只是幻象。/旅游广告,民俗学,原野市政,恐山灵媒,大众演剧。
评分有些虎头蛇尾,开篇视角宏大,但论据偏门
评分远野被构建为日本文化民族主义的象征,地方与中央、官方与民间、文化与资本共作生产日本本真性。【可怕的缺失:《远野物语》与本土主义民俗学的起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