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另一个共和国——写作的共和国。在那里,我们关注的是另一些权利:诗歌、艺术、思想和文学的权利。”
《在意义天际的写作:阿多尼斯文选》是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第一部中文版文集,本书从阿多尼斯的杂文、散文及论著中精选约三十篇文章,包括论阿拉伯文化与现实、谈诗论艺、抒情短章、游历纪行等几部分,对于我国读者全面、深入了解阿拉伯文化与文学颇有裨益。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生于叙利亚海滨村庄卡萨宾,1948年开始以“阿多尼斯”为笔名发表诗作。1956年移居黎巴嫩,20世纪80年代起长期在欧美讲学、写作,现定居巴黎。
阿多尼斯迄今共出版24部诗集,并有思想、文化、文学论著20部及大量译著、编著。他曾荣获布鲁塞尔国际诗歌奖、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法国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和马克斯·雅各布外国图书奖、意大利诺尼诺诗歌奖和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以及德国歌德奖等国际大奖。
阿多尼斯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当代阿拉伯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体现的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对诗歌发展的独特见解,在阿拉伯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阿多尼斯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爱德华·萨义德称他为“当今最大胆、最引人瞩目的阿拉伯诗人”。
如果不甘于此,那我们只能期待诗人创造的精神能量能在未来获胜。 我们阿拉伯人在当今关于文化和创新的对话中,沉迷于谈论过去、偏爱过去,是无力谈论未来的一种表现,至少是对未来漠不关心、满不在乎。团结,即时只是口头上的,也意味着一种和合作者共同未来的感觉。 把城市(...
评分年逾八旬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自青年时期在祖国遭受社会运动冲击,就开始了从西亚到欧洲旷日持久的流亡生活。不过,照他本人所说:“对我而言,流亡地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我要成为我自己,就应该把自己从这个流亡地流放。不是流放到国外,而是流放在这个流亡地的内...
评分我自认与阿多尼斯有缘无分,接连两次错过见到他的良机。第一次大约是在2016年前后,阿多尼斯再次访问我的母校北外,等诗人都回家了,我才在公众号上看到他的访谈;另一次是2019年秋他关于中国的诗歌集《桂花》出版,得知他去了杭州签售,唯一能拜托的一位朋友正好回家,最终没...
评分如果所有阿拉伯人都读阿多尼斯的书,相信世界会是另一番面貌。阿多尼斯的洞见有普世价值,不仅仅适用于阿拉伯人。他的写作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他立足于民族的问题,而同时能超越民族导向世界性。读这种满怀理想主义热忱的书,对比现实,就越发困惑非常,禁不住反复大问:为...
评分看阿多尼斯的这本书很是惊喜,尤其是前言、第一辑和薛庆国写的跋。 阿多尼斯在前言和第一辑里,集中探讨了阿拉伯社会、文化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很好地体现了——只有站在仇恨之外,才能洞悉本质——的道理。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汉娜·阿伦特批判耶路撒冷法庭对艾希曼的审判,同样也...
阿多尼斯的观点和Deleuze与Edward Said极亲近,将西方人类学语言学等理论都化作抨击封闭停滞的阿拉伯文化的武器,思想并不新鲜,但言谈颇见风骨。薛庆国说他是“叙利亚的鲁迅”,这话不错。
评分“自由也有其武器。然而,一旦这武器披上了暴力的衣裳,就会摇身变为自由本身的敌人,成为对自我和他者的一种侵犯。”阿多尼斯当然是诗人,但他的论说文字也很好读,观点鲜明的同时又不失平和,纵然有与生俱来的阿拉伯身份认同,但他对于不同宗教与文化都有一种理解和敬畏之心,包括他对阿拉伯世界的反思,这些都是足够坦诚并且难能可贵的。
评分阿多尼斯的观点和Deleuze与Edward Said极亲近,将西方人类学语言学等理论都化作抨击封闭停滞的阿拉伯文化的武器,思想并不新鲜,但言谈颇见风骨。薛庆国说他是“叙利亚的鲁迅”,这话不错。
评分最郁闷的是,诗歌是节选,文章也是节选。
评分没有哪个作家诗人是完全绝缘现实的。密度太大,偶有佳句,颇启发人。还是读诗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