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其所著的《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
正在写农业部分,又翻出来读了一下,在30,40年代,费的笔下就记录了后来成为研究热门的各个主题,那么,从江村,又能走向何方? 不管是在政治学,还是经济学,还是社会学,XX学等各个领域,都能听到关于农耕文化的传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中国是一个...
评分婚事从简?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操大办一度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声演员们还专门拍过一部电影来讽刺这种风气。我一直以为这是中国农村的传统陋习,现在看来,问题并非这样简单。 费孝通观察到,在协商婚事时,女方会提出极高的彩礼要求,而男方则...
评分 评分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 ——《江村经济》和《小城镇 大问题》 (一) 乡村发展观念中的农民本位(社会本位) 关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曾经存在过各种主张的争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其中焦点之一是中国...
评分二十年后 1957年,费孝通重返开弦弓村。建国短短几年,亩产量就增加了差不多60%,实在是难以想象。然而,农民的大部分副业都被窒息了,失去了这笔重要收入,与二十年前相比,农民的收入增加微乎其微,甚至有“今不如昔”之叹(258-260页)。 收入基本持平,支出却大大地膨胀...
切莫死磕!看这个都能嚼出点性别歧视的味道来我也搪不住自己了
评分本版应为国内中文首版,恰好是费孝通吴江开弦弓村调查五十周年时。遥想当年,费孝通年仅26岁,原本是风华正茂,新婚燕尔,谁想到携妻赴广西瑶山社调,竟遭逢不幸,妻亡己伤,返乡养伤散心之余才有了江村调查,抵英后完成并发表,出版时题献给亡妻王同惠。本书如今已是社科领域的经典著作,是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敏锐的费孝通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村问题的根源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并提出“最终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的措施”这样的思路。最后他断言:“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废墟之上。”如此真知灼见令人叹服。
评分三次开弓弦村调查,实录的笔调却像小说般展现了外婆·妈妈·我的三个年代!
评分最早读到的版本,费老签名版。
评分早点读,也许收获会更大。二十世纪初的农村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农村,真的是旧貌换新颜了吗?我看未必,从中读出了熟悉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