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散文集裏,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骯髒、畸形的現實社會所進行的淋灕盡緻、疾惡如仇的諷刺和挖苦,對傳統、腐朽的世俗習氣的無情鞭撻和猛烈抨擊:也可以讀到詩人對美的嚮往和所作的引人入勝的描繪;還可以嗅到詩人某些寓意深刻但又難以捉摸的縴細的思緒。當然,有些“奇篇怪章” 使人不大好懂,這或多或少地反映瞭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解脫的種種矛盾在作傢和一部分知識分子中所引起的精神危機以至病態心理。而總的來說,這本散文集和《惡之花》一樣,是有它獨特的社會意義的。
沙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齣生於巴黎。父親是一位具有啓濛運動思想的畫傢。他受父親藝術思想的熏陶和影響,從小就産生瞭對藝術的酷愛。但不幸的是,在他六歲時,父親生病去世瞭,母親又改嫁,幼小的心靈,從此濛上瞭一層陰鬱的色彩,産生瞭“永遠孤獨的命運感”。 他所生長的城市巴黎,當時是文化藝術的中心,各國的作傢、藝術傢紛紛來此相聚,藝術氣氛相當濃厚。詩人在這種氣氛中生活、成長,逐漸形成瞭對藝術的敏感,也認識瞭這座五光十色、放蕩不 圖書《巴黎的憂鬱》
羈的城市。十七、八歲時,他經常在拉丁區的詩人畫傢中作客為朋,變成一個極端的浪漫派。後來,他又決定到印度去旅行,不料這位思想豪放的文學青年卻在遠渡重洋途中懷念起傢鄉來。於是,他停下腳步,逗留在印度洋中當時法國的殖民地留尼汪島和毛裏求斯島上。這南國明媚的陽光和蔥鬱誘人的景色也未能把詩人多留一些時候,不久,他便匆匆地趕迴瞭巴黎。這是他一生中最遠的旅行,雖然旅途中外界景物並沒有引起他很大的興趣,然而卻極大地豐富瞭他內心的感受。
波德莱尔与福楼拜同年出生,生活的时代是浪漫主义最辉煌的时代,与所有在巴黎的名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独立特行,这本书让“成为第一个把散文诗当作一种独立的形式并使之趋于完善的人” 我是散文诗的爱好者,纪伯伦和泰戈尔的散文诗,少女时代几乎是随身携带,甚至不管书...
評分本雅明论及波德莱尔时说,《恶之花》的时代,大众正对抒情诗失去兴趣。拉马丁那样的贵公子日益稀少,诗人很难再如夏多布里昂那样引获举世崇敬。于是,在《巴黎的忧郁》里,波德莱尔说出了他的理想:将他习惯的诗歌去掉脊椎骨,剁成无数小块,没有节奏和韵律而有音乐性,足以适...
評分 評分 評分邪恶之美 波德莱尔是一个永远不停止的邪恶美人。 他诱惑你,让你脱离自己脚下让你恐惧的土地,“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地方,只要不要在这个世界上!” 他用整整67页写了一个人造天堂,天堂只有酒和印度大麻的赞美诗。 一切变化中存在可恶又可爱的东西。 ...
高中
评分封麵不一樣
评分封麵不一樣
评分高中
评分封麵不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