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国》、《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问世多年来引起不少争议。不过论争的焦点大都围绕在“历史终结论”,亦即在政治制度层面上讨论自由民主制到底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优也是最后的制度。福山后来出版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回应的也是这些方面的质疑。然而关...
评分福山把“历史终结”之后的社会——“获得普遍平等认可”的社会——“自由民主社会”称为“后历史社会”或“后历史世界”,而把此前的社会称为“历史社会”或“历史世界”。福山说:“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历史将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后历史’部分,一是历史部分。”①对于“后...
评分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问世多年来引起不少争议。不过论争的焦点大都围绕在“历史终结论”,亦即在政治制度层面上讨论自由民主制到底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优也是最后的制度。福山后来出版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回应的也是这些方面的质疑。然而关...
评分如果剔除本书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因素直击哲学领域会发现福山跟从黑格尔、尼采来看世界。问题是这二者之间的裂隙福山如何填平? 融合黑格尔和尼采的努力首先是由科耶夫做出的,科耶夫的结论就是黑格尔的历史的终结带来尼采的末人(the Last Man)的世界。福山在本书中...
评分福山的这本书旨在论证两个观点,即自由的必然性和民主的必然性。对于前一个论点,其主要的论据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性,这里的论证是较为完整的。然而对于后一个论点,正如其在第十章中所说的,民主并不能直接由自由推论出来。在本书中福山对民主必然性的论证主要是建立...
草草地读了一遍,没有仔细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想法,有几个比较有趣的点,比如thymos,有机会会分析着读一次。
评分今天我在课堂上发言了~
评分暑假一个月内连啃了两轮终于消化了六成,再一读过往人们对福山的指责简直啼笑皆非,如此游刃有余的写作竟然也被喷极端,恐怕是没读正文只看结论的结果。书中也大量回应普遍对民主的误解,可以拿做材料宣传。福山的伟大,不在于理论的缝隙之巨,而在是跨学界的广博涉猎之后(历史、政治、哲学、国关、社会学、)试图建立大理论/大历史的野心,以及他身上各位学术大家的影子,太让人激动了(当然他在各处的误读,特别是对历史,肯定要被批斗)。必须明确的是,虽然自由市场可以推动民主体制,但民主的基石-自由、平等概念其实是无需论证的,而需要人们不理性的thymotic pride(recognition)来维系。只可惜福山最后无法正面回应尼采,只能用相对论来说明民主比其他体制更好一些。随手黑经济金融狗黑的真爽 Chris
评分将历史和哲学庸俗化,以迎合短期内意识形态的需求,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评分Fukuyama. Poli.Sci.204. Autumn'0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