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杜维运
出品人:
页数:142
译者:
出版时间:2006-9
价格:20.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301110102
丛书系列: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图书标签:
  • 史学理论
  • 历史
  • 杜维运
  •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 史学理论&史学史
  • 史学
  •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史学
  • 变动世界
  • 历史研究
  • 社会变迁
  • 学术分析
  • 思想史
  • 时代背景
  • 历史演变
  • 批判史学
  • 文化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所收文章共十六篇,大多是作者近十年来在各学报与副刊中所发表的文章,也有讲稿及专著的序文。评述了梁启超、傅斯年、张荫麟在融会中西史学方面的成就,论述了比较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传统中国史学等各种史学方法的功过得失以及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等。

作者简介

杜维运,山东嘉祥县人,1928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等。著有《中国史学史》、《与西方史学家论中国史学》、《中国古代史学比较》、《清代史学与史家》、《赵翼传》、《忧患与史学》、《中国通史》等书。

目录信息

自 序/1
第一编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一 梁启超与西方史学的输人/3
二 傅孟真与中国的新史学/18
三 张荫麟与中国的新通史/31
四 中西史学比较的困境与美境
——兼评后现代主义/39
五 比较历史与比较史学
——历史的走向全球化/48
(一)比较方法的魔杖神效/48
(二)从比较历史到世界史/49
(三)从比较史学到世界史学/51
(四)结语/54
六 历史研究的客观方法与艺术想象/55
七 历史研究与灵感/62
(一)历史研究的客观方法与艺术方法/62
(二)历史研究的神秘力量——灵感/63
(三)灵感出现的不同情况/64
(四)灵感的培养/68
八 后现代主义的吊诡/70
(一)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70
(二)后现代主义逆流进入史学之中/73
(三)后现代主义的吊诡/78
第二编 散论
一 历史神圣不可侵犯/85
二 传记人物的选择标准/89
三 集体写史的方法论/97
四 浙东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109
(一)以纯真的精神,撰写近世当代之史/110
(二)以博大的思想,创垂学术思想之史/112
(三)表彰气节,发明幽隐/116
(四)博罗文献,寻求史义/122
(五)自浙东史学的创新论其在中国史学
史上的地位/125
五 三民书局与学术研究/127
六 一部逼真的学术史/130
七 方著《万斯同传》序/136
八 阎著《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与文化史观》序/13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记得罗志田在《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中谈到一个观点:民国时期留学生中,留学时间短者,回国后往往思想趋于西方,宣扬西方的先进,抨击中国传统的落后;而留学时间较长者,如陈寅恪,反而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可贵。杜维运先生作为一位深谙西方史学发展脉络的学者,也恰能在比较中看...

评分

记得罗志田在《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中谈到一个观点:民国时期留学生中,留学时间短者,回国后往往思想趋于西方,宣扬西方的先进,抨击中国传统的落后;而留学时间较长者,如陈寅恪,反而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可贵。杜维运先生作为一位深谙西方史学发展脉络的学者,也恰能在比较中看...

评分

记得罗志田在《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中谈到一个观点:民国时期留学生中,留学时间短者,回国后往往思想趋于西方,宣扬西方的先进,抨击中国传统的落后;而留学时间较长者,如陈寅恪,反而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可贵。杜维运先生作为一位深谙西方史学发展脉络的学者,也恰能在比较中看...

评分

记得罗志田在《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中谈到一个观点:民国时期留学生中,留学时间短者,回国后往往思想趋于西方,宣扬西方的先进,抨击中国传统的落后;而留学时间较长者,如陈寅恪,反而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可贵。杜维运先生作为一位深谙西方史学发展脉络的学者,也恰能在比较中看...

评分

记得罗志田在《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中谈到一个观点:民国时期留学生中,留学时间短者,回国后往往思想趋于西方,宣扬西方的先进,抨击中国传统的落后;而留学时间较长者,如陈寅恪,反而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可贵。杜维运先生作为一位深谙西方史学发展脉络的学者,也恰能在比较中看...

用户评价

评分

算是第一本此老的书了,迅速看过,入门性质书,刚上大学那会怎么没人推荐...

评分

中国史学的底蕴足,文笔优美流畅,杜先生认为存在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不为强权利益去求真,看重史家的道德气节,此外尤为重视中西史学相互借鉴(取精用宏的境界“才是高峰”);推荐中西史学比较的困境与美境、历史研究的客观方法与艺术想象、浙东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三章。 不难看出,杜先生对后现代主义史学的阅读理解有限,评价很多断章取义从而有失偏颇(很多时候直接引用The postmodern history reader而不是原书);吉本和马考莱的故事也存在不真实之处,缺少参考文献。

评分

其实是随笔集。

评分

前面内容有点意思,后面在大段的重复

评分

为了比较而比较,似乎并不是那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