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先生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大公報>的老報人,少有纔名.更令人驚嘆的是,解放後,溫一直賦閑在傢,嘯傲山野,吟詩添詞,是個真正的自由人.偶爾給一些文史雜誌寫點東西,或弄本英文小說來翻譯,但也並不太關心齣版.前些年在大陸走紅的黃仁宇,著作中對溫的文章引用在所多有.
能隨手就弄本英文小說來譯譯,其英文功底,可見一斑.
溫能如此不羈於俗務,大概和他傢底較厚,不至於為鬥米摺腰有關.溫的父親原為張之洞的幕僚,後在京城行醫,名頭很大,收入不菲.
我喜歡的幾個寫曆史著作的人,黃仁宇/唐德剛/王樹增,都比不瞭溫功義,雖然名氣都比他大.
溫先生1990年去世,72歲.
《三案始末》不知名的大傢小書,比新齣的那些大部頭的明史著述強齣不知凡幾。尤其要精讀《帝權與相權》、《從宰相到閣臣》這兩章,並注意其與民國初年總統製與內閣製之爭的內在關係。作者是《大公報》舊人,曾親炙張季鸞、鬍政之兩先生。
最初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忍不住的要买。主因是从高中到大学的几年间,虽然重点看的是清代和唐代的材料,但是因为各种关系,也对明代有过深入的了解。其次,是因为在之前,有人说了一句话,大意是国人的性格其实大约在明代就已经形成,之后经历清代到现在,都是没有太大的变...
評分虽小,但真的好。 我个人认为比《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都要好。 作者温先生在20多年前写就这本好书,实在佩服。 20年前的文字,现在没有一丝所谓“过时”的感觉。 写东西要说人话,温先生做到了,而且做的超级精彩。
評分早先在书话上见人赞这本《三案始末》,颇感兴趣,随手一查,重庆出版社1984年出版,心凉了半截,想,得了,可遇不可求。谁知在网上轻松就找到了电子书,感叹信息时代的神奇。(似乎重庆出版社2004年将温功义的《三案始末》和《明代的宦官和宫廷》合为《明代宦官与三案》一...
評分初识此书,还是大学时代混天涯社区的时候。闲闲书话的斑竹梁由之曾经力荐。可此书至200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就此绝版,芳踪难觅。三联能将此书重版,可见其作为老牌出版社的眼力。 温先生是大公报旧人,退职闲居后写作了此书。老先生态度谦和平易,语言从容淡定,见识中正通...
評分這纔是真正的“大傢小書”
评分“門戶之爭幾乎是與明代帝室共存亡的,而三案(梃擊、紅丸、移宮)恰又是門戶之爭用慣瞭的題目,它也可以說是與明代帝室共存亡瞭。”是曆代內閣閣首之爭就看得我眼花繚亂,更遑論內廷、內閣、內監以及朝廷官員、地方勢力等相角逐的明末三案瞭。一本不算厚的書,作者寫得清楚明白
评分老硃傢真詭異啊,哈。
评分明朝製度的利弊,分析的簡潔明瞭,故事也講得吸引人。
评分好看,可惜太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