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奬被提名人。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等,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傢,也是集語言學傢、哲學傢、文學傢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紅牡丹》是一個年輕寡婦驚世駭俗的風流艷史。清朝末年,年輕貌美的寡婦牡丹個性張揚,大膽反叛傳統禮教,追求愛情自由和“理想的男人”。她先後與傢鄉的已婚初戀情人、京城的堂兄翰林、天橋的拳師、杭州的著名詩人等熱戀同居。牡丹的特立獨行,使她成為社會上的新聞人物,廣受爭議。苦悶壓抑的情婦生活終令她厭倦,最後返璞歸真——在遇險獲救之後,她找到瞭愛的歸宿。
牡丹是风,没人能抓住风;风没有落脚点,牡丹注定是没有归宿的。 当然牡丹与风一样,是不需要归宿。牡丹的感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像一个感情的猎豹,一旦猎物到手,追杀就会结束,旋即寻找下一个猎物。 金竹没能使她得手,所以她还有几分不甘。若说金竹是她的挚爱那就好...
評分数日内寻得零落时段,读完林语堂先生于1961年间所著长篇《红牡丹》,读到收尾处牡丹寄予白薇的书信,不免怅然失落,半晌不语,这纸书信真真是如伊所言,“我亦深信我致君此一言,亦是以我之血泪写成者”。 想来牡丹的恣意与乖戾在当时当世应是极度为人所不齿的:...
評分文/文小妖 牡丹,是林语堂先生长篇小说《红牡丹》里的主人公。花中,牡丹国色天香,乃花中之王。顾名思义,林先生为女主命名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 故事发生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牡丹的出场则在亡夫的葬礼上,林老先生的笔调让整个大环境有种隐隐的压抑感,但我却没从...
評分最早接触林语堂先生,是从读他的散杂文开始的。林语堂的散杂文,既没有鲁迅先生的杀气,也没有胡适的严肃。他的散杂文里有的是淡定从容和幽默感(“幽默”一词本就由林先生首创),但是又比以淡定从容见长的梁实秋周作人等人更多了一层深刻。 喜欢一个作家的散杂文,就更会对他...
評分感覺林語堂特別鍾愛杭州,看了《紅牡丹》描寫杭州西湖的景色不禁讓我想起了《蘇東坡轉》裏面對西湖的筆墨很多,果然《紅牡丹》裏面就寫到了蘇東坡與朝云的故事。杭州那麼的詩情畫意總是被文人所喜愛的。 第八章寫到富春江的浩瀚,可是我沒有見識過所有想像不出來,第一感覺就是...
“我與孟嘉二人,不論此後何所為,何所感,此記憶則與我二人常在,永難泯滅。有時,我獨自思維,吾輩生活中最美之刹那,最真之刹那,方是真正之生活,其他時間則一旦過去,永遠消失,因其於吾人心靈上毫無意義可言也。偉大非凡之刹那,緊依吾人,如蜜如飴,你雖將其整塊移走,其絲則細長綿延,牽連難斷,又如音樂,其聲雖杳,其音韻則繞梁不散。此繞梁不散之餘韻為真音樂耶?抑當時演奏之音樂為真音樂耶?人間之事,雖難免為他事所阻斷,但其所遺留於人心中之記憶,則盤鏇依戀,終身不去。”
评分全書的濃縮怕是那一段歌謠。不知道是不是看的心態不對,從開篇我就是抱著一種悲涼時代感去看這麼書,為這個活得熱烈放縱又有細膩心思的女孩子感到一絲心痛,最後她和傅南天在一起的結果並不是我願意看到的。也許很多人都樂意看到萬事圓滿,主角最後都遂瞭主流的期待,怕是現實裏很難如願。是真的成熟瞭,開始體諒愛的人,還是因為這世界要生存下去不得不在時刻說服自己呢?
评分寫於1961年。一個女人與N個男人的肉體關係。
评分不知怎麼的,我有點接受不瞭牡丹,她的形象有點單薄。
评分女性的命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