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读诗四论》和其他几本书的时候,用的文言,因为这许多书中,充满文言的引证,为求本文和引证的配合起见,当然以用文言为妥适。但是在写的时候,常时感到一种新的意境,必需运用新的笔调,才没有辞不达意的遗撼。后来写《八代传记文学述论》,用的语体,便是这个理由。用语体写的时候,也有两种困难。第一,本文和引证显然是两种文体,读者最易感觉文字的不谐和,这是无可避免的困难。其次,语体的语汇比较贫乏,因此在叙述的时候,常时有借用文言语汇或另行创造的必要。这个困难也是同样无可避免,不过最近数年以来,这样的写法,已经成为无可非议。“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许二十年以后,又有一种变化,一切留给将来的人批评罢。
朱润东(1896-1988),江苏泰兴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1913年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1916年回国,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等校任教授。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曾任国务院第一届学位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著作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述》、《陆游传》、《陈子龙及其时代》、《中国文学批评大纲》、《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中国文学论集》、《朱东润先生书法作品选》等,并主编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华文史论丛》。
朱东润先生所著《张居正大传》和《李鸿章传》、《朱元璋传》、《苏东坡传》一起,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不朽经典。 此书写于1941年,于此同期的吴晗的《朱元璋传》,在作者的立场上,有着鲜明的差别。吴晗写《朱元璋传》,里面存在着很多吴晗...
评分此处指称的不像传记,反而像年谱,并非混淆两种体裁,而是指这本书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张居正本人的作品及相关历史记载较多,资料比较翔实;先生叙述少有感情色彩,明明是传记却有读年谱之感。 看了三分之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如下: (1)深厚的历史功底。张居正自非无名之辈,于...
评分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朱东润写的《张居正传》。朱东润的这本书,被出版社名列“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其余三本包括吴晗的《朱元璋》、林语堂的《苏东坡》以及梁启超的《李鸿章》。吴、林二位的书俺都有了,梁老先生的作品都是古文,比如他的《王安石》,可...
评分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朱东润写的《张居正传》。朱东润的这本书,被出版社名列“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其余三本包括吴晗的《朱元璋》、林语堂的《苏东坡》以及梁启超的《李鸿章》。吴、林二位的书俺都有了,梁老先生的作品都是古文,比如他的《王安石》,可...
评分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朱东润写的《张居正传》。朱东润的这本书,被出版社名列“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其余三本包括吴晗的《朱元璋》、林语堂的《苏东坡》以及梁启超的《李鸿章》。吴、林二位的书俺都有了,梁老先生的作品都是古文,比如他的《王安石》,可...
做人当如张居正,会当官来会耍混!
评分名不虚传,一向不屑于读名人传记,读罢此传方知自己的狭隘和浅薄!
评分名不虚传,一向不屑于读名人传记,读罢此传方知自己的狭隘和浅薄!
评分只给四星不解释。
评分朱东润先生的几本人物传记里,这本是写得最用心的,也是最好的一本。有批评意见说作者过于主观,且对史料的引用稍显不足,而我喜欢的,正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体现的情怀。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史料神马的,自己去查查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