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东(1896-1988),江苏泰兴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1913年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1916年回国,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等校任教授。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曾任国务院第一届学位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著作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述》、《陆游传》、《陈子龙及其时代》、《中国文学批评大纲》、《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中国文学论集》、《朱东润先生书法作品选》等,并主编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华文史论丛》。
作者写《读诗四论》和其他几本书的时候,用的文言,因为这许多书中,充满文言的引证,为求本文和引证的配合起见,当然以用文言为妥适。但是在写的时候,常时感到一种新的意境,必需运用新的笔调,才没有辞不达意的遗撼。后来写《八代传记文学述论》,用的语体,便是这个理由。用语体写的时候,也有两种困难。第一,本文和引证显然是两种文体,读者最易感觉文字的不谐和,这是无可避免的困难。其次,语体的语汇比较贫乏,因此在叙述的时候,常时有借用文言语汇或另行创造的必要。这个困难也是同样无可避免,不过最近数年以来,这样的写法,已经成为无可非议。“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许二十年以后,又有一种变化,一切留给将来的人批评罢。
这本书是商同学推荐的,不过到今天才看完。就跟做科研一样,题目选好了,大体上就知道能作出什么档次的工作。传记这种文体,传主的选择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朱东润确实体现出是个高手。 不过先来点八卦。小时候有个电视剧,叫《联林珍奇》,现在看来也确实是中国电视剧里面...
评分你愿意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吗? 你愿意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吗? 你愿意用一生去这样做吗? 明朝中叶,正值衰颓之时。皇帝不思理政,臣子勾心斗角,百姓食不果腹。 天空乌云密布,边有扰敌,途有饿殍,这是亡国之象。 少年张居正不曾看见黑暗,因为他的前途是极其光明的。 ...
评分 评分书是不错,可惜出版社太粗心,制版等等专务花哨,校对错误几乎让人怀疑编辑到底认真看了没有,所以有兴趣的不妨拣以前的版本来看
评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朱东润先生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写下了《张居正大传》,新中国诞生之初熊十力先生在《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中全面肯定了张居正的功绩。他们撰写和回忆张居正或许是寄托了一种对国家、社会的情怀吧。到80年代初,当中国的改革进行如火如荼之时...
很精彩
评分历史学家写的比文学家好,还带了个以文献考证精深见长的学生。呵呵。
评分此文非常严谨
评分徐阶的老谋深算,高拱的雷厉刚直,张居正的权宜实干,舍身直陈的言官,徇私舞弊的党争,君权与相权、内廷与内阁的平衡,还有边患、河漕、清议、税赋户籍改革……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可知身处时代漩涡之中的不易。如何才能避免强人政治里常见的人亡政息这一悲剧呢?看来举行高级干部培训班,深化统一全体认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评分煌煌大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