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歐梵,一九四二年生,河南太康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中央研究員院士(人文科學)。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印地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著述包括:《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中英文版)、《中國現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英文)、《中西文學的徊想》、《西潮的彼岸》、《浪漫之餘》、《狐狸洞話語》(牛津)、《現代性的追求》、《范柳原懺情錄》(小說)、《東方獵手》(小說)上海摩登》(牛津)、《世紀末囈語》(牛津)、《音樂的遐思》、《尋回香港文化》《都市漫遊者》(牛津)。
在這本書中,前半部描述了上海這個現代城市,後半部分析的是六位上海作家。重繪上海文化地圖的過程,既和印刷文化關係密切,更離不開電影。所討論的作家,除了新感覺派的劉吶鷗、穆時英、施蟄存,還加上了邵洵美和葉靈鳳,目的要探討鮮為學者注意的兩面:「頹廢」和「浮紈」。至於張愛玲一章,從一個「張迷」的角度進入她的作品。最後一章「雙城記」,和香港息息相關。
标题很有欺骗性。我想通过此书来了解30年代的老上海都市风情,结果是,我上当了。它不是一本民国上海的断代史,也不是一本都市风情地图。它是一本研究所谓“现代性”在上海的发展及其影响,尤其是对于文学的影响的学术专著。李教授所谓“摩登”,不是指Fashion,而是指“现代性...
评分《上海摩登》以《子夜》的第一段开头,呈现的是霓虹灯下光怪陆离的上海,并用《子夜》原标题“1930:中国罗曼蒂克”来引入时间的界定;第二部分对一系列带有上海印记的作家作品进行评述。第三部分反思上海世界主义以及与香港的关系,以张爱玲《中国的日夜》结尾,写道士带着“...
评分说明:这仅是一篇读书笔记,或者说是读后感。 “解放多年后的上海,已经从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妇变成了一个人老珠黄的徐娘。” 无论如何,或许正是这种充满了失落感的“怀旧”促使李欧梵开始他的这次上海都市文化之旅,虽然他自己对此竭力否认——“我对老上海的感情,的确不仅仅...
评分 评分(本文的另一個版本已刊於《中山人文學報》第十七期,頁161-164。) 作者:張歷君、郭詩詠 「我們當中誰沒有在他懷著雄心壯志的日子裡夢想過創造奇跡,寫出詩的散文,沒有節奏,沒有韻腳,但富於音樂性,而且亦剛亦柔,足以適應心靈的抒情的衝動、幻想的波動和意識的跳躍...
四星半;资料详实,文体脉络清晰,章节分明,从公共空间到大众流行,从电影小说到文本置换,立体全景地构建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上海历史,祛除被过度消费的“怀旧”因素,再现上海多重层面上的现代性;最喜欢第一部分,贴近日常的西化,电光声影覆盖下亭子间内的众生营营,尤喜第3章《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对Gong Dang吐槽颇多。
评分SOAS.入門者爬高,漂浮者下沉的樓梯。繁體版附錄值得一看。
评分李大师采撷拼贴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讲到西方理论,李大师都很老实地交待自己的理解状况,并不显得太生硬。但是此书的中译问题实在有点多,多欧化的句式,有的真的只要调节一下就能顺畅很多,李大师的英文是很明了的啊;汉学家的人名很多未能对应,只用音译,有些原先没有统一的说法,如“想象的共同体”,历次再版都没有改,仍用“想象的社群”;排印的错别字也颇多,译地有所偏差的地方也偶尔发现了一两处。本书再版好多次,其实完全是可以改地更好的……
评分李大师采撷拼贴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讲到西方理论,李大师都很老实地交待自己的理解状况,并不显得太生硬。但是此书的中译问题实在有点多,多欧化的句式,有的真的只要调节一下就能顺畅很多,李大师的英文是很明了的啊;汉学家的人名很多未能对应,只用音译,有些原先没有统一的说法,如“想象的共同体”,历次再版都没有改,仍用“想象的社群”;排印的错别字也颇多,译地有所偏差的地方也偶尔发现了一两处。本书再版好多次,其实完全是可以改地更好的……
评分为了吴老师的课匆匆重读了第一部分,感觉第三章《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写得最好。另,港版书真的好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