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奈保尔 非洲 奈波爾 诺贝尔文学奖 外國文學 英語文學 诺贝尔 諾貝爾文學獎讀品
发表于2025-02-02
大河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奈波爾未曾明言《大河灣》發生於何處。不過,讀者不用怎麼推想,就知道這則一九六三年至七三年的故事是剛果(薩伊)的歷史;位於大河灣道岸上無名的城鎮也可斷定是剛果東北部的省府基桑加尼(Kisangani)。
《大河灣》寫的,就是剛果那段內戰頻仍、人民流離失所的歷史。
二次大戰結束後,歐洲人紛紛自殖民地撤退,非洲國家也一個個獨立起來,邁向現代世界。然而急遽的變革帶給非洲人民的只是茫然、不安和騷動,抗爭四起,到處都是流血叛變。
東海岸發生大規模血腥屠殺之後,「新世代的非洲」終於來臨了。是的,殖民政府走了,此時掌權的總統是頭戴豹皮非洲酋長帽,手裡握著權杖的軍人。他用盡心力鞏固他神般的地位,在這個大河轉彎處的國家裡,大大小小的建築物,學校,商舖,旅館,大漢堡店,都掛著他偉大的照片,接受全民的敬仰。他用「公民同志」稱呼人民,表示平等,卻又建立「國家園區」,讓少數人特享歐洲文明。
故事主人翁沙林,在此做生意,過著挺不錯的生活,嗜好是到希臘俱樂部打回力球。我想他就是奈波爾的化身吧,這個敏感略帶憂鬱的人,敏銳地觀看修斯曼神父的犧牲,費迪南的被教育,英達爾的掙扎,馬赫許的人生哲學‧‧‧這一切因歷史、文化、種族交錯發生在大河灣的動盪
奈波爾出生於1932年的千里達,不過他的家族是個來自印度的移民家族。奈波爾的祖父本來是北印度的印度教徒,因應大英帝國啟動的帝國內移民,在十九世紀末以契約勞工身分,來到千里達。奈波爾曾在《幽黯國度》一書中描述道:「我祖父來自印度,但他從不曾向我們描述這個國家的山川文物,因此,對我們來說,印度並不是真實的-它只不過是存在於千里達這個小島外面的茫茫太虛中的一個國家。」奈波爾六歲時,全家搬到千里達首府西班牙港,在那裡他進入最好的小學和中學就讀,到了1950年,奈波爾十八歲,申請到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大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1953年大學畢業後,他先是留在倫敦為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不過與生俱來的作家血液仍然蠢蠢欲動,他沒有忘記自己對寫作的濃厚興趣,做過幾年的自由投稿作家後 ,他在1957年出版小說《神祕按摩師》,馬上獲得當年萊思紀念獎,1958年出版《艾薇拉的投票權》,1959年《米蓋爾大街》又獲得毛姆獎,到了 1961年,奈波爾寫出以他父親為基準性格的《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佳評不斷,被公認是奈波爾一生代表作,確立了他在英語小說家中的地位。
奈波爾於1960年開始旅行,寫作、研究、旅遊成為他關懷世道的方式,他把遊記當作小說寫,作品時常帶有自傳成份,除次之外,在奈波爾的作品中,無論是虛構或報導,政治題材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六○年代奈波爾曾在烏干達住過一年,有機會就近感受當時非洲各地的政治變動、它鼓起的期許及帶來的苦難。因此,他有兩部小說就以非洲為場景(《身在自由邦》及《大河灣》。)
以一个文化漂泊者的视角再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真相”。
评分一般,作者并不算是讲故事的好手
评分虽然是以非洲为背景,但读的时候却可以轻易与这里对应上,想起在沅陵江畔散落的那些老别墅,这世间不知还有多少个大河湾。与《走出非洲》那种浪漫化的故事相比,奈保尔诚实又冷酷地把所有那些野心和体面都撕碎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看清楚脚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片土地。这是所有后殖民时代流亡者的人生,也是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每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悲歌。
评分以一个文化漂泊者的视角再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真相”。
评分一本在N年前读完的书,奈保尔是天生的小说家.
茂密的丛林中,谁才是真正的“非洲人”,还是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奈保尔提出了问题,他是一个局外人,《大河湾》中对非洲的描述更像来自一个旅行者,就像萨林姆对“大人物”总统的看法,一个遥远地方的形象,只挂在墙壁上。这影响了作品所能达到...
评分在台湾的几天读完了奈保尔的大河湾 作为一个纯理科生对这种文学类作品读的比较少,由于作者初始对于各人物的背景交待和状态都比较模糊不清导致看前两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很混乱的感觉。 小说以主人公萨林姆为了远离自身的虚无而深入非洲腹地在大河所处的一个破旧小镇开始新的...
评分还是在大三时读的,并不觉得像多少人所说的那样精彩,全篇有很浓郁的无奈感,不过那种沉重远没有当时自己所处的心态沉重。 文中描写的大量氛围其实在新开发的地方都能感受的到,不过可能是写非洲才让人觉得有吸引力吧。旧势力的衰落新力量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至于想借助外来文...
评分依然选取了移民视角,展现一地一国的变迁,主人公一出场,就面临一个身份的问题——家族早早移民于此,丢失历史,却又拘泥于传统,来得太久以至于无路可退,与当地人无法融合,在动荡乱世中无法保护自己。无法自处,这个问题不仅在印度裔身上产生,也在早已失去征服者姿态的阿...
评分嗯,生活本无意义,生来即为变老。 跟安·兰德的励志哲学、保罗·柯艾略的心灵哲学比起来,这句话简直是误导年轻人的歪理邪说。这不是对人生黄金期的宏大事业、美好爱情、温馨亲情、义气友情,通通视而不见了吗? 嗯,我们的确会对生活感到无力,的确会对虚度光阴淡然不自知...
大河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