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共8卷)

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共8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漱渝
出品人:
页数:3388
译者:
出版时间:2006-5
价格:480.00元
装帧:Hardcover
isbn号码:978753343654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鲁迅
  • 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
  • 文学
  • 现代文学
  • 先生
  • 周氏兄弟
  • 很好很强大
  • 中国
  • 鲁迅
  • 文学
  • 全集
  • 编年体
  • 中国现代文学
  • 经典
  • 文化
  • 红色经典
  • 思想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了鲁迅日记、书信、译文及辑校古籍之外的全部作品;增收了部分可确认的鲁迅佚文及辑校古籍、碑帖拓片的说明、校记。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藏。

本书首创鲁迅著作编年出版,按照出版和发表的时间顺序新编鲁迅文集,所收录的作品包括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序跋共千余篇,搜集历史老照片四千多幅,包括鲁迅同时代人物,作品中的历史背景、生活背景、时代风情、历史故事等等。

《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插图本)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编纂的目的是想提供阅读鲁迅的另一种形式,对研究者来说,编年体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鲁迅写作及思想的脉络,大量的历史图片也具有很大的参考研究和收藏价值。在编排体例上,采用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流年对照的形式,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目录信息

第一卷 1898-1922年
一九九八年(戊戌)
戛剑生杂记(本年)
莳花杂志(本年)
一九○○年(庚子)
别诸北(3月18日)
莲蓬人(本年)
一九○一年(辛丑·2月19日前为庚子)
庚子送灶即事(2月11日)
祭书神文(2月18日)
和促弟送别元韵并跋(4月2日)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4月14日)
重订《徐霞客游记》目录及跋(本年)
一九○二年(壬寅)
题照赠仲北(4月中旬)
一九○三年(癸卯)
斯巴达之魂(6月15日发)
《哀尘》译者附记(6月15日发)
说鈤(10月10日发)
中国地质略论(10月发)
《月界旅行》辨言(10月发)
自题小像(本年)
一九○七年(丁未)
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12月发)
摩罗诗力说(本年)
科学史教篇(本年)
文化偏至论(本年)
一九○八年(戊申)
《裴象飞诗论》译者附记(8月5日发)
破恶声论(12月5日发)
一九○九年(已酉)
《域外小说集》序言(2月5日)
《域外小说集》略例(3月出版)
《域外小说集》杂识(安装来夫)(3月出版)
附录 著者事略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广告(4月7日)
《劲草》译本序(残稿)(4月)
《域外小说集》杂识(迦尔洵)(7月)
附录 著者事略
……
第二卷 1923-1925年
第三卷 1926-1927年
第四卷 1928-1932年
第五卷 1933年
第六卷 1934年
第七卷 1935-1936年
第八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附录 全集篇目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读先生的书远在小时候了。一直都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会去评论先生的作品。或者说是写写所谓的“读后感”。记得在小学就有同学曾戏说。这个鲁迅也真是伟大。这文章从二三年级就开始选入课本。一直没拉过。仔细想想。当时也恨过先生。因为要...  

评分

鲁迅与郁达夫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有浓重的一笔。如果比较一下,无论是他们的写作主张还是个人行为都大相径庭,然而他们却惺惺相惜地走到了一起。很难想象一位革命型的现实主义作家,与一位浪漫主义小说家是如何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并且还一起创办了《...  

评分

中学教材又开始删除鲁迅的文章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乎每年要这么折腾一下,每年都有那么几次,习惯了就好。毕竟,在和谐社会里,处处与当局作对唱反调尖酸刻薄的人是不被待见的。 笔者不知道现在的教育部是不是就那么几个人说了算的,或者还是沦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操...  

评分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准风月谈·夜颂》) “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  

评分

年少时的读后感,竟还算中肯,丢出来罢: 在我从小到大的大部分时间里,鲁迅都是被热捧的。潮流裹挟中,我不得已拜读了一些他的作品,却越发对其不屑起来。品味几下,似乎他的文学功底一般,比如“似乎确凿”这种被膜拜为语文试卷分析题的用词;看罢部分激烈不已的议论文与杂...  

用户评价

评分

先生之言,犹在耳畔

评分

先生之言,犹在耳畔

评分

读过三卷多。。。

评分

先生的书~读一辈子都不为过 啃了三年 以后也想继续艰难德啃下去~

评分

在书馆借着读的,读完用了一年的时间,质量不错,手感眼缘都好。只是还不够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