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薩義德總結近年文學、文化、政治批評的經驗,對“知識分子”這一重要議題所作的係列反思。他尖銳地指齣,在當今媒體發達、政治與學術利益交融的時代,所謂的知識分子已經是一種特殊專業,集編輯、記者、政客及學術中間人於一身。他(她)們身不由己,往往成為備種權力結構中的一員。反而在去國離鄉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異端的“業餘者”、“圈外人”中,我們方能得見知識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風骨典型。
愛德華・W・薩義德
(Edward W. Said)
1935年齣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占領期間就讀巴勒斯坦和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教育,50年代赴美國就學,取得哈佛大學博士,1963年起任教哥倫比亞大學迄今,講授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
薩義德著作等身,其中以《東方學》(Orientalism,1978)聞名遐邇,成為後殖民與後現代主義辯論的先鋒。20年來,薩義德著述不輟,焦點擴及政治觀察、文化批判,甚至音樂述評等範疇。與此同時他還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積極投入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其學術建樹和政治參與都很引人矚目。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的時候齣現印刷錯誤,缺瞭6麵。未讀完。
评分知識分子必須永遠質疑,永遠批評,不依附、服務、建立某種政治權力或者社會力量及群體,天然的流亡者,堅定的“另一種聲音”。如果以薩義德的這種觀點來,國外不清楚,大陸而言,少到懷疑其現實存在的可能性。
评分可能有過於文學化而缺少更多基於社會和曆史的考量的嫌疑,不過這隻是廣播裏的講座,有效果上的考慮。按薩義德對知識分子的定義,中國如今已經沒有(也許從未有過)知識分子,因為即使在高校、學術機構裏,也隻允許同一個姓(從前是隻能姓“王”);譯文漢化得太嚴重,譯注也很混亂,而譯者在采訪薩義德時竟然問他《知識分子論》有沒有被翻譯成其他語言,這難道不是采訪者事先的功課……
评分可能有過於文學化而缺少更多基於社會和曆史的考量的嫌疑,不過這隻是廣播裏的講座,有效果上的考慮。按薩義德對知識分子的定義,中國如今已經沒有(也許從未有過)知識分子,因為即使在高校、學術機構裏,也隻允許同一個姓(從前是隻能姓“王”);譯文漢化得太嚴重,譯注也很混亂,而譯者在采訪薩義德時竟然問他《知識分子論》有沒有被翻譯成其他語言,這難道不是采訪者事先的功課……
评分薩義德的知識分子,是自覺接受,甚至主動追尋著被流放、被邊緣化的命運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