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著作集:明史讲义》内容简介:1979年4月3日,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予之心事有三部书当表彰一、吴燕绍《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二、孟森《明元清系通纪》;三、钱海岳《南明史稿》。”1980年底,顾老辞世,而他一直惦记着的这三部书,不但未能“表彰”,甚至根本就没能正式出版。老人的心思变成了遗愿。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3部书稿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绝少有人提起。
其实很不想用这个题目,毕竟民族只是一个暂时的血缘地缘社会结合体,抛开感情的层面,其实并不一定要苛求什么“纯种纯文化”的汉人,但是元清两代确实对原有的汉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只留下基本的东西,很多原本应该存留的被冲洗掉了,代之以残酷的蛮荒印记...
评分其实很不想用这个题目,毕竟民族只是一个暂时的血缘地缘社会结合体,抛开感情的层面,其实并不一定要苛求什么“纯种纯文化”的汉人,但是元清两代确实对原有的汉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只留下基本的东西,很多原本应该存留的被冲洗掉了,代之以残酷的蛮荒印记...
评分民国老学者写的讲义,明史其实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还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后来立志要读完明实录,但是太多了,最后作罢,留待以后。 明前承蒙元,后接满清,与汉并称三代以来得国最正。刘邦出身虽然也很贫寒,至少还算是吃官家饭。朱元璋出身就更低微,农民,乞丐,和尚...
评分 评分其实很不想用这个题目,毕竟民族只是一个暂时的血缘地缘社会结合体,抛开感情的层面,其实并不一定要苛求什么“纯种纯文化”的汉人,但是元清两代确实对原有的汉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只留下基本的东西,很多原本应该存留的被冲洗掉了,代之以残酷的蛮荒印记...
条理非常非常清晰,挑主要事件讲深得我心。孟老先生不愧是史学大家。主不过近乎文言文的体例读起来有点费劲,还好我古代汉语学得好。
评分四星半,去百家讲坛的人必读书。
评分详实的史料,严谨的分析,简凝的评论,非常好的历史书籍,尤其是孟老先生对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深沉的同时非常有意思,既不枯燥,也不失严肃,有一种现在的历史书籍没有的历史研究的风骨。
评分孟森先生坚持传统史观,注重对人对事的分析,目光聚焦于统治阶层。历史本就是由人的经历构成的,而能够在历史里留下印记的也只有精英阶层,这一点无可厚非,从孟森先生的点评来看,颇有见地,能够跳脱出习见,根据史料和合理推测来提出自己的见解,成一家之言,这一点相当难得。就明朝历史本身来说,则皇帝一家的血统似乎较有问题,出了太多的奇葩,行事任性冲动者颇多,让人怀疑基因里是否遗传了偏激的性格。朱明一朝的养士之道颇有可观,士大夫阶层崇尚节操,往往以破家灭族的代价而不悔,这一点不能不让人敬佩。很可惜,皇帝与文臣的对抗,直接导致忠直之士被杀或被逐,导致最后内忧外困下不堪一击,可叹!
评分孟森先生引用的证据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的史学观是我不敢苟同的,所以扣掉一颗星。再者,此书是在微信阅读上看的,微信阅读的评论区简直是各种奇葩言论的大集合,阅读感受极其不好,再扣一颗星,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