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精英日课》日课145谁想要意外的发现 经济学人杂志对《#共和:在社交媒体时代分裂的民主》的书评。 核心词汇:“Serendipity”,被认为是英语中最美的词汇之一,意为“幸运的意外发现”。(这个词李笑来也在文章里提到过。)当前美国两党选民水火不融。社交媒体加剧了敌对态度。因为“回音室效应”,就是人们只能听到想听的声音。所以作者呼吁facebook设置一个叫“serendipity"的按钮,来看一些推送与他喜好对立的信息。
评分不得不说,国外的期刊如《经济学人》《纽约客》等每期的封面插图都很有意思,讽刺+寓意,不挑明但又再明显不过。当然,内容自然是很充实的,不像时代周刊那样这么多的广告。
评分在中国,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说并阅读The Economist。 在中文世界,它的名字通常译为《经济学人》或《经济学家》。问题是,The Economist的意思是《经济学人》或《经济学家》吗? 1993年,一本讲述The Economist历史的书出版:The Pursuit of Reason: The Economist 1843-1993。作者是爱尔兰女作家路得·达德利·爱德华兹(Ruth Dudley Edwards)。在这本书的第17页,作者对The Economist这个名字进行了解释: “如今,‘经济学家’(an ‘economist’)是一个特定学术分支的专家:在雅各·威尔逊(James Wilson)的世界,这个词指代任何一个以...
评分Learning English requires better English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st fills the gap.
评分本篇为介绍 Economist 19年(1997-2015) 关于中国的所有封面。 开篇夹带一些私货,个人比较喜欢看政经类杂志,比较喜欢的中文为 FT 中文,英文为 The Economist。很巧合,两本杂志都是英国人办的,相比较Times 和其他美国杂志报纸,英伦格调好像都是精工细作,慢条斯理,看问题唯恐不够深入,角度不够新颖(著名的汉堡指数即是),论证过程不够细致。同时,Economist 毕竟来自英语发源地,文章经过推敲,偶尔卖点小萌,所有文章读起来似出自同一人之手。整体印象: FT 中文好似30出头企业高管,喜欢卖弄专业内容,彰显精英品质;Economist 好似 经验丰富的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