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考論

封建考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武漢大學齣版社
作者:馮天瑜
出品人:
頁數:428
译者:
出版時間:2006-2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7049109
叢書系列:武漢大學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馮天瑜
  • 曆史
  • 封建
  • “封建”
  • 史論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曆史
  • 曆史學
  • 封建製度
  • 曆史研究
  • 中國古代史
  • 社會結構
  • 權力體係
  • 政治製度
  • 曆史文獻
  • 考據學
  • 思想史
  • 文化傳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封建”本義為“封土建國”、“封爵建藩”,古來漢字文化圈諸國都在此義上使用“封建”一名,並展開“封建論”。中國秦漢至明清社會主流離封建漸遠,而近代歐洲目擊者和學者發現,日本的幕藩製與西歐中世紀製度feudalism(封土、采邑製)“酷似”日本明治間遂以“封建”對譯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國采用這一在漢外對譯形成的新名。

本書在確認“封建”本義與西義的基礎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軌跡,從概念的曆時性演繹及中外對接過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會文化因緣,並提齣一種改良設想的現代泛化封建觀。這對於正確認識和構築中國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義。而作者對學術術語創製和概念清理方麵的研究亦多有創意。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題記
第一章 “封建”本義
一、 釋“封”
二、 釋“建”
三、 釋“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東周封建、郡縣並行
六、 秦漢以下:以郡縣為基礎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貴族政治
第二章 秦漢至明清的“封建論”
一、 秦廷議“封建”
二、 漢、晉“封建論”
三、 唐代“封建論”
四、 宋以後對“封建”的兩種評議
第三章 《文獻通考》及其續編的《封建考》
一、 《文獻通考·封建考》
二、 兩種《續文獻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國傳統語境中的狹義“封建”與廣義“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論”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觀
二、 明治初廢除封建製的舉措:“版籍奉還”、“廢藩置縣”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論”:揚郡縣、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襲本義
四、 近代日本“廢封建”舉措的民族文化根據
第五章 西歐中世紀社會製度及其術語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歐中世紀社會製度的來龍去脈
二、 feudalism釋義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會》·西方史學中的狹義封建主義與廣義封建主義
四、 中國、西歐封建製之比較
第六章 歐日封建製“酷似”:近代歐洲目擊者、學者及日本訪歐學人的共同發現
一、 英國首任駐日公使歐盧柯庫(阿禮國)的觀感:日本是“東洋版的feudalism”
二、 歐美學者的歐日封建社會異同研究
三、 留學德國的福田德三為何在課堂上發齣會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對“封建製”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啓濛學者以“封建”翻譯feudalism,“封建”演繹為普世性的曆史時代專名
二、 “封建製”定位與日本封建社會分期
三、 “封建製”定位與日本東洋史學界的中國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納新名“封建”
一、 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日本國誌》的“封建”用例
二、 梁啓超兼容古義與西義的“封建”觀
三、 嚴復以“封建”翻譯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觀
五、 孫中山論“封建”
第九章 五四時期陳獨秀的“泛封建”說與“反封建”命題
一、 陳獨秀“封建=前近代=落後”公式的提齣
二、 陳氏說從日本移植而來
三、 陳氏“反封建”命題忽略瞭中國與西歐、日本曆史的重大差異
四、 陳氏“泛封建”說五四時期罕有同調,但“封建x”格式對後世影響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題
第十章 蘇俄及公産國際以“封建”指稱現實中國
一、 泛化封建觀的“祖義”:列寜現代中國“封建製度”說
二、 大革命前後“現實中國半封建”說逐步確立
第十一章 中國社會史論戰:“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開
一、 大革命失敗與“中國社會性質論戰”
二、 “中國社會性質論戰”引導齣“中國社會史論戰”
三、 中國社會史論戰之一派觀點:古典封建論(陶希聖為代錶)
四、 中國社會史論戰之一派觀點:泛化封建論(郭沫若為代錶)
五、 其他論說
第十二章 社會史論戰封建觀平議
一、 社會史論戰的重大進展:以“社會形態”學說運用於中國史研究
二、 “社會形態共性論”、“曆史單綫進化論”的偏頗
三、 忽視核心概念的準確性與穩定性
第十三章 從毛澤東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過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較為晚齣
二、 1926年以後毛著齣現泛義“封建”用例
三、 《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産黨》(1939)、《新民主主義論》(1940)的“封建社會”說
四、 “五種社會形態”說與泛化封建觀普被國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觀與馬剋思封建社會原論相悖
一、 中國社會史論戰在馬剋思主義語匯係統內展開
二、 馬剋思關於人類曆史發展階段的論說
三、 馬剋思晚年的古代社會史筆記昭示對中古世界多途演進的思考
四、 馬剋思批評濫用“封建”(甲):非貴族式土地所有製與封建主義不相兼容
五、 馬剋思批評濫用“封建”(乙):中央集權君主專製與封建主義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國史自身特點的學者質疑泛化封建觀
一、 周榖城及其《中國社會之結構》
二、 王亞南及其《封建製度論》
三、 瞿同祖及其《中國封建社會》
四、 錢穆及其《國史大綱》
五、 張萌麟及其《中國史綱》
六、 李劍農及其《中國經濟史講稿》
七、 鬍適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國文化要義》
第十六章 中國曆史分期與秦至清社會形態命名嘗試
一、 中國曆史分期鳥瞰
二、 中國學者關於秦至清社會形態的命名嘗試
三、 歐美日本學者關於秦至清社會形態的命名嘗試
第十七章 曆史分期命名標準芻議
一、 名辯之學不可輕慢
二、 試擬曆史分期命名四標準:製名以指實、循舊以造新、中外義通約、形與義切閤
三、 秦以下兩前年稱“封建社會”:名實錯位、形義脫節
四、 當代學人重議“封建”(一)
五、 當代學人重議“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專製社會”取代“封建社會”
一、 貫穿秦至清的“宗法製”
二、 貫穿秦至清的“民得買賣”的土地製度(地主製)
三、 貫穿秦至清“專製帝製”
四、 秦至清主要時段宜命名“宗法地主專製社會”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刘绪贻先生的《读<“封建”考论>》一文(《读书》2008年第12期),文风上平实、恳切,其对《“封建”考论》一书所作的“考虑得很全面、很周到,而且搜集的材料非常丰富”,论证“有条理”的评价,笔者尤为赞同。作者冯天瑜先生专门以一部书讨论一个概念问题,其对概念辨析一...  

評分

評分

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世袭分权的领土经济贵族政治,演变为地主经济上的君主集权官僚政治。 陈独秀引入封建=前近代=落后。 C1 封建本意 西周封建,东周封建郡县并行,秦汉以下:制度主流废封建 广义封建:封而且建,封而不建,建而不封 C4日本的封建论 幕藩制:分封与集权的统...  

評分

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世袭分权的领土经济贵族政治,演变为地主经济上的君主集权官僚政治。 陈独秀引入封建=前近代=落后。 C1 封建本意 西周封建,东周封建郡县并行,秦汉以下:制度主流废封建 广义封建:封而且建,封而不建,建而不封 C4日本的封建论 幕藩制:分封与集权的统...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資料豐富,推理詳實。列舉瞭數不清的材料,有點感覺太誇張瞭,不過畢竟做學術全麵點也好,而且也做到態度中立。最後給齣瞭作者自己擬定的術語,還是比較好的,不過一些觀點還是不免落入俗套。

评分

一個詞的誤用帶來的是很多概念的混亂...此書與迴溯“封建”一詞,更正一下自己的史觀吧...

评分

一個詞的誤用帶來的是很多概念的混亂...此書與迴溯“封建”一詞,更正一下自己的史觀吧...

评分

這本書做瞭基本的語義變遷考訂工作,但至少有三方麵的問題沒有迴答:第一,作為一種總體的社會形態和單純的封土建國,在1930年代以來的討論中是否有區彆,如果有,為何不加以甄彆。第二,中國一個多民族國傢,忽略這個基本事實,而將中國視為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國傢,是以今臆古。第三,今人論述中的“封建社會”是否已經具備瞭獨立、完整的語義,是否必須遷就語義的純潔性。

评分

幾位朋友說詞義的轉變應當順其自然。如果是說日常用語,那想必是不錯的。但“封建”一次作為學術用語,在中國的概念誤置是政治影響學術,造成瞭大量混亂。尤其在中小學教育中,令孩子們産生很多偏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