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封建”的本义是封爵建藩,就是分封诸侯的概念。现在流行的很多短语从根本上是矛盾的。比如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官僚制”与“皇权独大”共生,与“封建”根本矛盾,秦代废封建、立郡县(严格来讲郡县起于战国而非秦代,战国封君已很少世袭,只得食邑不得治民。),中国的封...
评分刘绪贻先生的《读<“封建”考论>》一文(《读书》2008年第12期),文风上平实、恳切,其对《“封建”考论》一书所作的“考虑得很全面、很周到,而且搜集的材料非常丰富”,论证“有条理”的评价,笔者尤为赞同。作者冯天瑜先生专门以一部书讨论一个概念问题,其对概念辨析一...
评分“封建”的本义是封爵建藩,就是分封诸侯的概念。现在流行的很多短语从根本上是矛盾的。比如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官僚制”与“皇权独大”共生,与“封建”根本矛盾,秦代废封建、立郡县(严格来讲郡县起于战国而非秦代,战国封君已很少世袭,只得食邑不得治民。),中国的封...
评分 评分刘绪贻先生的《读<“封建”考论>》一文(《读书》2008年第12期),文风上平实、恳切,其对《“封建”考论》一书所作的“考虑得很全面、很周到,而且搜集的材料非常丰富”,论证“有条理”的评价,笔者尤为赞同。作者冯天瑜先生专门以一部书讨论一个概念问题,其对概念辨析一...
这本书做了基本的语义变迁考订工作,但至少有三方面的问题没有回答:第一,作为一种总体的社会形态和单纯的封土建国,在1930年代以来的讨论中是否有区别,如果有,为何不加以甄别。第二,中国一个多民族国家,忽略这个基本事实,而将中国视为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国家,是以今臆古。第三,今人论述中的“封建社会”是否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整的语义,是否必须迁就语义的纯洁性。
评分大一小崽子被安利的第一本
评分勉强吧
评分本书实不足观,然而引发的讨论倒是波澜四起…快速翻过,感觉想弄清楚封建的说法的流变还是有意义。
评分术语流变展示得比较清楚,可是写得实在太拖沓,有些我想看的关键地方有没写出来。欧洲的封建并没有深入去分析,中国的封建掺杂了很多与论述无关的问题,对于泛化的封建没有太多分析(到底是什么意思,各个学者在什么意义上去使用它,今天的封建是什么意思)。语言冗杂枯燥,但是一个总结性的工程,作者下了不少功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