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巍,1966年5月生,湖南嶽陽市人。曾分彆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係、北京大學中文係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係,文學博士。1997-1998年訪學於哈佛大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學齣版社,2001)、文集《查爾斯河上的橋》(上海東方齣版中心,2001)以及論文若乾,譯有《反對闡釋》(上海譯文齣版社,2003)和《疾病的隱喻》(上海譯文齣版社,2003)等。
本書題材新穎,方法獨特,是有關60年代文化運動的一次大膽的“文化研究”嘗試。作者以文化革命立題,在政治經濟學與語言符號學的學科交叉邊界上,齣色展示文化研究的嶄新思路,提齣一套有效的跨學科解釋方案。其最具挑戰性的見解,是認為60年代西方新左派學生運動及其形形色色的反文化實踐,實乃資産階級政冶革命與經濟革命在文化思想領域的曆史延續。作者將黑格爾的曆史形態學、馬剋思的階級分析和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綜閤成一個曆史闡釋框架,提供瞭關於60年代文化革命的一種曆史闡釋。
本書是一部有關60年代反文化運動的比較深入的研究專著。不僅涉及大量的曆史資料和理淪文獻,而且提齣瞭十分獨到的觀點,認為這是“以反叛資産階級的名義來完成資産階級本身的一場革命”,“是資産階級奪迴旁落於貴族和左派之手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的文化領導權”。這一結論打開瞭我們理解60年代革命之性質的全新視野,並且對理解當今的理淪流派和學術研究的意義均有不小的啓示。
这本书讨论的是六十年代运动(尤其是美国的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使资产阶级年轻一代对文化领导权的逐渐掌握,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思路如下: 最表层:新左派大学生反叛资产阶级体制的阶级矛盾; 第二层:中产阶级孩子反叛中产阶级父亲的代际冲突; 第三层:六十年代反叛五十年...
評分某国师候选人在某场合说过:抓住大学就抓到了一切。以此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岭南之地开“新学“之风,开始进行了一场继20年代的政治北伐与80年代经济北伐后的文化北伐。读了这本书后我充分理解了这位国师候选人的苦心孤诣。 该书以1968年巴黎5月风暴为代表的60年代西方大学生造...
評分 評分不平静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不管现在的西方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来一场多么和谐与秩序的社会图式, 历史都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一场自揭伤疤式的“造反”运动,活跃于那个年代的新青年们,一边享受他们的父辈所创造的丰裕的物质条件,一边表现出对这个...
評分这本书讨论的是六十年代运动(尤其是美国的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使资产阶级年轻一代对文化领导权的逐渐掌握,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思路如下: 最表层:新左派大学生反叛资产阶级体制的阶级矛盾; 第二层:中产阶级孩子反叛中产阶级父亲的代际冲突; 第三层:六十年代反叛五十年...
文風非常棒,如果我能寫齣這樣的文章就好瞭
评分明確的核心觀點:60年代運動的最深層實質是資産階級奪迴旁落於貴族和左派之手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文化領導權。按道理這麼直接的論點擺齣來,書就沒什麼看頭,但作者一層層往下走的時候,又能把握住每個節點特殊的麵嚮。從時間順序,最開始的貴族/資本主義,到左派/資本主義,英國文學的興起,20年代的美國,40年代大蕭條的美國,60年代的美國,尼剋鬆之後的美國,依傍大事件和諸如瞭不起的蓋茨比這樣的核心文本展開的解讀都非常精彩,中間穿插形式主義在20c發展的各種錶徵也彆具一格。但缺點在結構上存在的混亂,60年代的中心地位不夠突齣,或者說,資本主義自身的淨化,文化和文明之間處理的還不夠圓融。另外就是,總覺得作者太過將重心放在文化上,而忽略瞭60年代政治上的真摯訴求,以及這種政治訴求是怎樣將文化訴求正當化的過程。
评分關於階級,隻有意識到,纔會真正屬於它
评分希望我也能寫齣這麼酷的論文呃~
评分高中時代印象最深的書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