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産階級的孩子們

中産階級的孩子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程巍
出品人:
頁數:495
译者:
出版時間:2006-06-01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24589
叢書系列: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
  • 60年代
  • 曆史
  • 西方文化思想史
  • 程巍
  • 三聯
  • 中産階級
  • 孩子
  • 成長
  • 教育
  • 傢庭
  • 社會
  • 價值觀
  • 奮鬥
  • 自律
  • 未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題材新穎,方法獨特,是有關60年代文化運動的一次大膽的“文化研究”嘗試。作者以文化革命立題,在政治經濟學與語言符號學的學科交叉邊界上,齣色展示文化研究的嶄新思路,提齣一套有效的跨學科解釋方案。其最具挑戰性的見解,是認為60年代西方新左派學生運動及其形形色色的反文化實踐,實乃資産階級政冶革命與經濟革命在文化思想領域的曆史延續。作者將黑格爾的曆史形態學、馬剋思的階級分析和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綜閤成一個曆史闡釋框架,提供瞭關於60年代文化革命的一種曆史闡釋。

本書是一部有關60年代反文化運動的比較深入的研究專著。不僅涉及大量的曆史資料和理淪文獻,而且提齣瞭十分獨到的觀點,認為這是“以反叛資産階級的名義來完成資産階級本身的一場革命”,“是資産階級奪迴旁落於貴族和左派之手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的文化領導權”。這一結論打開瞭我們理解60年代革命之性質的全新視野,並且對理解當今的理淪流派和學術研究的意義均有不小的啓示。

著者簡介

程巍,1966年5月生,湖南嶽陽市人。曾分彆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係、北京大學中文係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係,文學博士。1997-1998年訪學於哈佛大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學齣版社,2001)、文集《查爾斯河上的橋》(上海東方齣版中心,2001)以及論文若乾,譯有《反對闡釋》(上海譯文齣版社,2003)和《疾病的隱喻》(上海譯文齣版社,2003)等。

圖書目錄

引言 政治激進主義的衰落
第一章 曆史想象力
力量感的幻覺
曆史主體
父與子
群體感:從“代”到“階級”
第二章 文化領導權
凡爾賽:一個象徵王國
分子入侵
個案研究:英文係的製度史
1.紈絝子與浪漫派
2.阿諾德與古典語文學
3.第一批英國文學教授
4.利維斯集團
5.拘留所裏的內奸
6.英帝國的鼴鼠們
第三章 政治意識的形成
站在空肥皂箱上的演說傢
資産階級的犯罪感
附錄:犯罪感的消失
扶手椅裏的革命傢
三種運動:重閤與偏離
從糾察綫到街壘戰
第四章 象徵形式
語言恐怖主義
作為革命道具的身體
人群陶醉
延長的狂歡節
在法律的模糊地帶
第五章 最後的革命
政治冷淡與無歸屬感
同心圓:製度模型
享樂主義的經濟學闡釋
運動的成本核算
重新命名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齣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不平静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不管现在的西方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来一场多么和谐与秩序的社会图式, 历史都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一场自揭伤疤式的“造反”运动,活跃于那个年代的新青年们,一边享受他们的父辈所创造的丰裕的物质条件,一边表现出对这个...  

評分

这本书讨论的是六十年代运动(尤其是美国的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使资产阶级年轻一代对文化领导权的逐渐掌握,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思路如下: 最表层:新左派大学生反叛资产阶级体制的阶级矛盾; 第二层:中产阶级孩子反叛中产阶级父亲的代际冲突; 第三层:六十年代反叛五十年...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虎頭蛇尾地看完,被介紹的時候作為“閑書”,讀來發現太多文化背景不瞭解,就又去補充相關知識,一來二去花瞭三天時間,到後來感覺不能再這麼看下去瞭。福樓拜的話可以用來概括一下,“一切政治我隻懂反抗”,很多闡釋其實不僅適用於60年代的歐美,更像是當今社會狀況的注腳。受益匪淺。最後,開心的是我在自己陳年的硬盤裏發現瞭這套叢書,藏著珠玉的竊喜~

评分

再讀十年書也寫不齣這樣的博士論文。為我們今天如何以及為何是這個樣子,提供瞭一套圓融有解釋力的說法,足見階級分析法的生命力。1,一個沒有展開但是關鍵的問題是:如果馬剋思主義中的共産主義理想來自貴族主義,那麼無産階級革命如何可能?進而,社會主義政權如何閤法?2,一個本書必須語焉不詳的問題:從浪漫派到法蘭剋福學派,貴族主義理想是否包含真正有普遍價值的部分?如果是,則本書將難以自圓其說;如果不是,本書將陷入虛無主義。作者陷入兩難: 似乎一麵贊同所謂虛無主義的正麵價值,一麵又難以捨棄馬剋思站在貴族視角的對當代現實的批判。

评分

虎頭蛇尾地看完,被介紹的時候作為“閑書”,讀來發現太多文化背景不瞭解,就又去補充相關知識,一來二去花瞭三天時間,到後來感覺不能再這麼看下去瞭。福樓拜的話可以用來概括一下,“一切政治我隻懂反抗”,很多闡釋其實不僅適用於60年代的歐美,更像是當今社會狀況的注腳。受益匪淺。最後,開心的是我在自己陳年的硬盤裏發現瞭這套叢書,藏著珠玉的竊喜~

评分

高中時代印象最深的書之一

评分

40年前的那場革命被錶述成資産階級內部自我更新的一次蛻皮,是中産階級孩子對待父權和貴族精英文化的一場撒嬌。似乎是這樣的吧,馬剋思主義也好,後現代文化也罷,彆人的文明一直在自我更新中,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指嚮更為完整的“人”。而我們這裏,舊的已經打倒,新的建不起來。在這樣倉促的時代中,意氣風發而又莫名尷尬。如同西方的68年人,革命之後,很快轉變臉譜,進入中産階級,繼續成為社會精英。我們這裏的68年人,整整一代人的命運被權力玩弄。上山下鄉、知青返城、高考無門、招工、下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