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梅列日科夫斯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大师级作家之一,在西方享有盛誉。长篇三部曲《基督与反基督》是他文学创作的顶峰。这套蕴含了深刻宗教哲学思想的巨著,可与二十世纪欧美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其对基督教本质的深入挖掘,对人类历史命运的宗教观察,则是其他经典难望其项背的。他独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思想小说”。
这部小说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反映了基督教和多神教的残酷斗争,刻画了罗马皇帝尤里安的悲剧形象。
[原]尤利安随想 2005年12月20日 梅列日克夫斯基,19世纪末俄国作家,历史小说《诸神死了》。 内容是说公元四世纪的罗马皇帝尤利安的传奇经历。 1 老国王驾崩,宫闱争夺皇权,尤利安的叔叔篡夺皇位,并把他的父亲迫害致死,其兄也惨遭毒手。这样一个孤儿皇子,为了免步父兄...
评分 评分 评分叛教者尤里安弃绝了基督教的上帝,继而又弃绝了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他一直在追求人类童蒙时代的纯洁而神圣的美与欢乐,这种近乎妄想的天真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尽管他有超群的智慧、绝伦的权势,他的梦想永远也无法实现,因为诸神已死。 尤里安的绝望,根源在于他敏感而脆弱的...
评分《柏林谈话录》中柏林认为马基雅维里也许算是二元论的思想家,因为马第一个阐明了近代社会所存在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异教徒的道德:“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自信心,追求权力和荣誉,斯多葛式的抵抗痛苦和不幸,共和主义者的胆量,公民的爱国心”;另一种是基督教徒的道德:“...
尤里安的品德受到了早年所受的基督徒教育很大的影响,他的节制、俭朴与寡欲,而他在雅典那些城市里的游历让他接触到了古典世界最后的灰烬,虽还有余温,却无力燃点火焰了。梅烈日科夫斯基将他的性格矛盾与精神斗争的悲剧描写得那么激烈,惨烈,说他本质上是一个基督徒,仁慈,柔弱,却妄想恢复死人的世界。只是想到假如他没有在波斯战场上倒下,而是如从前那样凯旋归来,又会怎样呢?可是命运是不会被扭转的,即便他活着归来,奥林波斯山诸神也已没有统治人间的力量和生气了。多半他仍旧会斗争,然后妥协或者是走向极端(两种对他而言都是毁灭)。
评分错字多
评分“罗马的全部力量,埃拉多斯的整个智慧只不过是通向基督教义之路;只不过是预兆、预感、暗示;是通向天国的宽阔梯子和柱廊式入口。柏拉图是加利利人耶稣的先行者。”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全书结尾借罗马帝国最后一位古典史家阿米阿努斯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宗教乌托邦思想,即“两个真理”——讲天上真理的基督教和讲尘世真理的多神教的完美融合。不过在我看来,罗马帝国最后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尤里安充满人文光辉的呐喊更震撼人心——“整个自然界中可有什么东西比人的意志更神圣的吗?在各种各样的神谕书里有什么能比我愿意这三个字更有力量吗?” 好一阵子没有读到过如此虐心、如此深刻的作品了,梅列日科夫斯基无愧于陀妥的传人,每场戏都强烈的一笔,令我控制不住要跪。理想主义者粉身碎骨,实用主义者屹立不倒,盲目庸俗的大众不可战胜。我们要往何处去?
评分一个异教徒如何对抗全世界,在外国文学里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大概仅次于《一九八四》。
评分虐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