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諾萬•韋伯斯特是美國《國傢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史密森》(Smithsonian)、《戶外》雜誌(Outside magazine)、《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以及《紐約客》(The New Yorker)等多本重要期刊的撰稿人。他的上一部著作《戰爭的遺痕》(Aftermath:The Remnants Of War),曾獲得1997年度萊昂內爾•吉爾伯(Lionel Gelber)“促進國際關係與理解”最佳圖書奬。他和妻子、兒女一同生活在弗吉尼亞州的中部地區。
《滇緬公路》一書,正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方曾被遺忘的叢林戰場。矢誌於為湮滅的曆史拂去塵土,讓更多的人記住曾發生於這片土地,由中、緬、印、英、美等國人民共同付齣鮮血與淚水的悲壯故事,2002年11月,受美國《國傢地理》雜誌的委托,資深撰稿人多諾萬•韋伯斯特從印度加爾各答啓程,穿越緬甸境內的熱帶叢林,再度踏上這條在二戰期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利多公路-滇緬公路(本書譯者硃靖江亦應《國傢地理》之邀,陪同韋伯斯特共同探訪這條戰時公路在中國境內的段落),通過沿途極為艱苦的實地考察,多方探訪當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韋伯斯特獲取瞭大量第一手材料,寫就瞭這部非同凡響的史詩故事:《滇緬公路》。
抛开本书所讲的历史不谈,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作者的骄傲感,他认为美国人在这一故事中扮演救世主并为此而骄傲。我不反美,但很不耐烦作者的hollywood式的叙事语气,再加上他的恢宏的跳跃性的笔法,俺看了大半就撑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很遗憾地放弃受教。
評分这段历史不知道珍藏了多少年,不知道多少人被埋没在这场悲壮的战争中,当这段历史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人们才知道这场战争是多么的惨烈。 貌似当局对于这场战争不怎么肯定,因为不是共产党打的,是那支很少在历史上提起的队伍打响的。 这场战争的惨烈让人不堪回首...
評分看韦伯斯特写的《滇缅公路》。其实我早收集了很多二战期间这一带地区的书。有一次去云南保山,有一个怪怪歪歪的书店,里面有很多这类书,比大城市大书店多,一下子买了很多本。可这次看《滇缅公路》时,想一口气都看了,可是发现找不到了,只找到一本《中国远征军在缅北》...
評分抛开本书所讲的历史不谈,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作者的骄傲感,他认为美国人在这一故事中扮演救世主并为此而骄傲。我不反美,但很不耐烦作者的hollywood式的叙事语气,再加上他的恢宏的跳跃性的笔法,俺看了大半就撑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很遗憾地放弃受教。
評分看到《滇缅公路》这本书,我不假思索地买了下来。理由有三。《滇缅公路》讲的二战的故事。二战像一列火车,在六十多年前就到站了,但它始终未曾从送行的视线里消失。二战有太多的题材,吸引着太多的眼球。书名里的公路两字,对我有致命的诱惑。走多远,公路也有尽头,可梦想好...
咳,封麵是老戈提供的照片兒
评分很有意思。
评分翻譯太差
评分正在看。一個殘酷又悲傷的角落。
评分有些內容似乎有問題,改成四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