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平民的青年于连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为了实现自己巨大的野心而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奋斗。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埋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野心家?小白脸?抑或灵魂独立的守卫者 ——解读《红与黑》男主人公于连 《红与黑》往往被中国的一些评论家看做是一部反映下层平民青年通过不道德手段跻身上流的个人奋斗史小说。也有评论者讽刺男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吃女人软饭的小白脸。我以为,这两种评论反映的是一个流行厚黑...
评分爱情与职责 毫无疑问,《红与黑》中最精彩的段落是描写爱情的段落,于连和瑞那夫人,于连和玛娣儿特,还有一段小小的恋情也不应该遗忘——阿梦坦•碧娜。 于连的爱情很奇怪,19岁的于连并没有接触爱情的机会,却使得瑞那夫人爱上了他。于连可以在九句话之内表达对刚见面的阿...
评分这故事,也许和年少轻狂没有关系,和爱错人没有关系,和巴结权贵没有关系……一朵年轻之花盛开了,还没来得及在对功利的急躁和对痛苦的克制中平稳下来,他就凋零了。而在凋零之前,他得到了生命的宁静,和爱情的温情。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踌躅满志的时候,比如得到...
评分1.读“古典作品”的风险,在于重述过n遍后的情节走向,已造成了某种复述模式的经典性乃至排他性。像《红与黑》这样一部总体上仍遵循着19世纪小说线性叙事规程的作品,大可以在140字之内概述剧情而无大异议。即便它所提供的剧情意外,也已在反复重述中被提炼为某种“典范”(比...
评分上周我终于下定决心重新阅读这本曾让我的心灵如此激动,其情节却几乎被我彻底遗忘的作品。由于自小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我知道自己初读《红与黑》时不满14周岁。我在1997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这几天,我在看司汤达的《红与黑》。我在此书中最欣赏的人倒是行为颇为狂热的德...
一个青年的奋斗史,可能是你,我,他的影子,或者方向
评分初中,读《红与黑》,看不太懂,但是还是很耐心地读完了。记住了于连,记住了司汤达。
评分描写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偷欢,却不显的淫秽,心理描写十分好
评分没有白色的红与黑是人的本性呐 司汤达是纯正的法国人
评分前两天清出给学生了,现在有些后悔,不是因为书的内容,是因为承载了一段记忆。书在非典那年读了好几遍——为了交作业,印象里似乎分析的是里面的女性人物,可如今我除了于连这个名字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