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这场最大的阳谋运动不过是肃AB团和延安整风的故技重施,然而知识分子却一再为自己的天真付出惨痛代价。他们丧失气节地相互攻讦,力求自保,也就难怪伟大领袖会嘲讽书读的越多越蠢了,这不啻是中国文化人最悲惨也最耻辱的一页。
評分今天在学校特藏室看了这本书,因为时间关系,最后关于储安平的没看完。单单从文字上讲,这么多人给五星有点过奖,我想可能有的考虑到其他。 三个故事在现在已经经常被人提起并且好多书中有说到,但戴晴是否是第一个将这些故事的人呢,真实的故事。考虑到时代,这本书不易。 ...
評分我只是想举三个例子: 1。 我妈妈小时候,最怕傍晚的来临。舅舅还是个幼儿,早早洗漱睡去,她只得屏息凝神的等待,听见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跑出去迎接开完大会一身疲惫的外公外婆进门,才长嘘一口气,安心进房睡觉。虽然她也无知无觉地成为红 小 兵,但依然是很难理解那些狂...
評分 評分犹记得在大北窑老中央工艺美院图书馆三楼的角落里读这本书的那种兴奋,那是我第一次深深地被文字里的某些东西打动。 写作的人已经远在他乡,随之而去的是两段历史,同一个时代的背影。
梁漱溟和王實味的故事隻是讓人可憐,儲安平則是實實在在地讓人覺得悲從中來,哀莫大於心不死;另:儲安平的《觀察》提倡的民主,自由,進步,理性,時至今日,最重要的理性還難以見得,不論左派右派五毛五分,大都以站隊來臧否事物,怎能不讓人生厭
评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评分梁漱溟那段公案,現已天下盡知,而其最早,是在戴先生這本書中詳實考訂並刊布齣的。王實味的高纔與清醒,令人惋惜之餘,足以對革命延安的神聖性産生強烈懷疑。而儲安平與觀察的命運,正是文人飛蛾撲火般投身政治,在所謂新中國的必然結局。此書價值由此可知。
评分:K825.4/87
评分梁漱溟那段公案,現已天下盡知,而其最早,是在戴先生這本書中詳實考訂並刊布齣的。王實味的高纔與清醒,令人惋惜之餘,足以對革命延安的神聖性産生強烈懷疑。而儲安平與觀察的命運,正是文人飛蛾撲火般投身政治,在所謂新中國的必然結局。此書價值由此可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