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傢族:梁啓超

百年傢族:梁啓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河北教育齣版社
作者:李喜所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03-1-1
價格:15
裝幀:
isbn號碼:9787754344819
叢書系列:百年傢族
圖書標籤:
  • 梁啓超
  • 曆史人物
  • 梁啓超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傢族史
  • 清末民初
  • 文化名人
  • 思想傢
  • 政治傢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百年傢族——梁啓超》一書,闡述瞭梁啓超傢族百年浮沉的過程,注重將梁氏傢族在近百年的起伏與社會變動有機結閤起來,以大社會來考察小傢庭,以小傢庭來理解大社會,所謂以一斑可以窺全貌也。著力探究梁啓超傢族獨有的特色和長期積澱的文化內涵,寫齣瞭知識分子傢庭的文化底蘊、文化氛圍、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嚮,闡述瞭梁氏傢族的文化個性。

梁啓超(1873—1929),近代思想傢,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彆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齣生於一個半耕半讀的傢庭。梁啓超自幼聰穎,四歲開始學習四書、《詩經》,六歲隨父習中國略史,五經卒業。十歲初赴廣州參加童子試,舟途吟詩驚座,得“神童”之譽。十二歲中秀纔,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結識康有為,棄舊學,拜康有為為師,於萬木草堂讀書,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閤稱“康梁”。1895年再次入京會試,不中。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簽訂瞭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有為、梁啓超聯閤在京參加會試的1300多名舉人,上書皇帝,要求拒簽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1896年發錶《變法通議》、《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等文。1898年戊戌政變後逃往日本。1900年倡議成立保皇會。1902年在日本創辦《新民叢報》。1906年與革命派論戰。梁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闢瞭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麵。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有《飲冰室閤集》等,為新文學的發展開拓瞭道路。

著者簡介

    李喜所(1946—),河北涉縣人,南開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留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國黃興基金會研究教授。曾被聘為客座教授赴德國明斯特大學講學,被聘為交換研究員赴日本早稻大學從事學術研究,並前往英國、美國、法國、荷蘭、瑞士等國進行學術訪問。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國的留學生》、《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譚嗣同評傳》、《梁啓超傳》(閤著)等十三部,發錶論文百餘篇。目前,主要緻力於中國近代文化史、留學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鬍誌剛(1972—),南開大學曆史學碩士,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社會科學係講師,發錶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百年一夢——解讀梁傢
百年梁傢
似夢非夢
探源——南國飛齣個金鳳凰
傢鄉風情
傢世沿革
“神童”的童年
邁嚮科舉之路
起飛——“神童”跟著時代走
拜師康“聖人”
公車上書
創辦《時務報》主筆
執教湖南時務學堂
聯誌士,建社團
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二十五歲成瞭政治明星
一轉眼變成瞭政治犯
亡命日本
站在袁世凱的陣營
入主“第一流人纔內閣”
揮淚反袁
發動護國戰爭
忍痛告彆官場
永垂不朽是文章
筆尖常帶感情
治史以求新為本
吹響“小說和詩界革命”的號角
學術思想史研究中的碩果
探求佛學的奧秘
文化研究中的新論
妻愛無限,兒女情長
“天賜”李蕙仙
“愛人”王桂荃
“心中的小鹿”何蕙珍
兒女成群“雙濤園”
歡聲笑語“飲冰室”
“思成梁啓超”
思成初長成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歡喜冤傢
“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生死不渝“黃昏戀”
……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書中一再強調,梁氏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與其父梁啓超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子女皆是憑自身甚於常人的拼搏奮鬥精神再各領域譜寫偉績。

评分

書中一再強調,梁氏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與其父梁啓超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子女皆是憑自身甚於常人的拼搏奮鬥精神再各領域譜寫偉績。

评分

書中一再強調,梁氏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與其父梁啓超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子女皆是憑自身甚於常人的拼搏奮鬥精神再各領域譜寫偉績。

评分

書中一再強調,梁氏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與其父梁啓超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子女皆是憑自身甚於常人的拼搏奮鬥精神再各領域譜寫偉績。

评分

書中一再強調,梁氏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與其父梁啓超本身沒有太大關係,子女皆是憑自身甚於常人的拼搏奮鬥精神再各領域譜寫偉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