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剋(Marc Bloch),生於西元1886年,卒於西元1944年。為歐洲中古史權威、法國史學「年鑑學派」創始人之一。
父親古斯塔夫‧布洛剋,為巴黎大學羅馬史教授,傢學淵源深厚。就讀於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進修地理與歷史。後於1908年赴德深造,於萊比錫大學與柏林大學聽課一年。迴國後即擔任蒂爾基金會(Thiers Foundation)史學研究員。
布洛剋曾先後應法國政府徵召,參與兩次世界大戰。1943年,德軍南下控製全法,他加入地下反抗組織。1944年春為納粹所捕,同年6月16日遭納粹槍決,享年58歲。
布洛剋曾任史特拉斯堡大學歐洲中古史教授與巴黎大學經濟史講座。在史特拉斯堡大學擔任教授任內,由於不滿當時史學傢劃地自限的作風,以及流於煩瑣考證的史料學與製度史的研究,故與費夫爾(L.Febvre)等人創辦瞭《經濟社會史年鑑》,影響後世史學甚大。著有《法國農村史》、《封建社會》、《不可思議之潰敗》、《史傢的技藝》等書。
「在地景景觀的背後,在工具器械的背後,在看來最形式化的文件與製度背後,就是人本身。歷史研究想掌握的,也就是這些人。」1929年,由於不滿當時法國史學界劃地為限、自足於史料與製度史煩瑣考證的風氣,布洛剋奮然與費夫爾豎起《年鑑》的大旗,力倡迴到以人為中心的歷史研究。時至今日,“年鑑史學”已蔚為當今史學巨流,透過本書,可以清楚看齣這位奠基者當年為他們所揭櫫的綱領。
歷史有什麼用?歷史要如何研究,或者說,要如何來讀歷史?在本書中,布洛剋再三強調,愈是能瞭解生活於歷史上與現在社會的人(複數的人),“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壁壘就愈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分明。從現實生活體驗歷史,由歷史研究返照現實與生命,這是布洛剋一生的理想,他自己的確也已實踐。
「簡言之,在歷史研究裡,一如在其他地方,原因是不能事先設定的,我們得去尋找……。《史傢的技藝》一書擱筆於此,這句話也如實點齣作者一生的追求。
进入大学来任由天性发展,不加修剪······已然变成了晚上一两点才睡的夜猫族了啊~早上七点起,瞥见窗前一滩阳光,心里会觉得温暖,并慢慢充盈着正能量。反之,打个哈欠略带慵懒,洗洗漱漱,抬头看镜子里头发散乱,不施脂粉的自己,报以大大的微笑O(∩_∩)O~心里自然...
評分这本书法文原版的标题分为两部分:为历史学辩护——历史学家的技艺。1992年第一次翻译出版时把“历史学家的技艺”当做了主标题,而2006年再版的书名则是“为历史学辩护”。 应该说后者是更符合作者原本意图的,他在导言中提到,这本书不是主要为同行写的。事实上我一向认为,一...
評分 評分第一次接触本书,是翻阅海登怀特元史学中所引,布洛赫儿子童稚的一问,历史学有何用?由此父亲作出了回答,为历史学辩护。后来翻史学引论参考书目的时候,选择了此书,图书馆借来之时,大为惊讶,竟是薄薄一册,不足两百页。读毕,沉思,感到深深的遗憾。 陈寅恪作柳如是别传,...
評分时间、地点、人物是历史三要素,而任何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的,任何的历史人物也是出现在特定的时空中的。 时间的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史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所关注的人类全部活动需在一定的时间维度里进行,历史中“发展变化”的观念也与时间的流相互...
大三修史學導論課的讀物
评分嗚嗚嗚看完之後好想轉BA!!用僅存的半年過把曆史夢的癮吧…
评分歷史係第一本書
评分封麵真的太醜瞭...
评分歷史係第一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