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利清
出品人:
页数:420
译者:
出版时间:2005-3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1074796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匈奴史
  • 考古
  • 民族史
  • 北方民族
  • 人类学
  • 考古学
  • 考古·文物
  • 内亚史
  • 匈奴
  • 考古学
  • 历史
  • 文化
  • 游牧民族
  • 古代文明
  • 北方民族
  • 丝绸之路
  • 民族史
  • 考古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匈奴从战国末期一直到东汉前期三百年间活跃于中国的北方,对中原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东汉中期以后分裂,南匈奴归汉,融入汉民族;北匈奴西迁欧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匈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匈‘奴历史、匈奴考古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课题。在我国,探索匈奴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还有助于对我国整个北方民族不同时期文化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但遗憾的是,国内至今还未见一部既能全面系统展示匈奴文化面貌又能够反映近30年来最新学术成果的专著。

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为探索匈奴起源和匈奴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匈奴考古学自身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北方民族史博士文库·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尝试从考古学的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匈奴历史与文化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科学把握匈奴文化的总体特征以及发展脉络,探寻匈奴主体民族人种及其渊源,阐述匈奴各时期的文化特点。同时,透过考古材料反观历史文献,重新认识整个匈奴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匈奴帝国的物质文化特征、社会性质、经济、文化以及南北匈奴的分裂和文化特征的分野等。这将涉及整个匈奴历史、地理与考古学文化、体质人类学等诸多问题,讨论的范围波及我国北方草原长城沿线、大漠南北、西伯利亚外贝加尔等广大地域,因此,把题目定为“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匈奴史研究现状
第二节 匈奴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匈奴历史文献与考古研究评介
一、《史记·匈奴列传》
二、《汉书·匈奴传》
三、《后汉书·匈奴传》
四、国内外重要研究专著评介
五、主要论文评介
第四节 关于匈奴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原匈奴、匈奴历史与考古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原匈奴与匈奴文化的考古学界定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匈奴历史与考古学文化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匈奴简史
第二节 匈奴文化的分布、发现与研究
一、匈奴文化分布的历史与考古学观察
二、主要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一)外贝加尔地区
(二)蒙古地区
(三)中国境内
(四)哈萨克斯坦地区
第三节 匈奴物质文化特征
一、出土器物
(一)陶器
(二)青铜器和铁器
(三)骨角器
(四)金属装饰品
(五)玉石器
(六)衣物与丝织品
(七)漆木制品
(八)家畜和殉牲
二、城址和居住遗址的特征
三、墓葬结构与特征
四、葬仪与葬俗
第四节 匈奴文化的分区与分期
一、匈奴文化的分区
(一)中心区
(二)北部边缘区
(三)西部区
(四)南部黄河流域及新疆地区
二、匈奴文化的分期与特征演变
(一)前期
(二)后期
……
第三章 匈奴主体文化的甄别及其起源的探索
第四章 从匈奴原文化到匈奴文化的过渡
第五章 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在匈奴文化中的地位
第六章 南、北匈奴文化的分野
第七章 基于考古资料的匈奴社会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轉)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轉) ——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单月英 时间:2007年8月10日 作者:单月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来源:学术批评网 下...

评分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轉)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轉) ——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单月英 时间:2007年8月10日 作者:单月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来源:学术批评网 下...

评分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轉)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轉) ——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单月英 时间:2007年8月10日 作者:单月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来源:学术批评网 下...

评分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轉)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轉) ——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单月英 时间:2007年8月10日 作者:单月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来源:学术批评网 下...

评分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轉) 抄袭剽窃铁证如山(轉) ——评中国人民大学马利清《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单月英 时间:2007年8月10日 作者:单月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来源:学术批评网 下...

用户评价

评分

冒顿以及更早的时代,匈奴的核心区域应是呼尼河和鄂尔浑河之间的地带。随后向东驱逐东胡,向北征服鬲昆、丁零,西南攻灭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白羊。作者认为,原匈奴基本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而驻牧于河南地的民族多为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春秋以来,两者交流日益密切,在秦末汉初则合称匈奴。可以说匈奴是燕然山武力集团和河南地文化传统的结合体。西汉得到河西后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人口数量一度达到28万,这个数字直到明清之际才被超越,在汉代也远超西域南北道各绿洲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农业经营,河西四郡不仅承载了远比以往更密集的人口,还成为军队西征北伐的前进基地,可以支持4万骑的骑兵部队

评分

冒顿以及更早的时代,匈奴的核心区域应是呼尼河和鄂尔浑河之间的地带。随后向东驱逐东胡,向北征服鬲昆、丁零,西南攻灭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白羊。作者认为,原匈奴基本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而驻牧于河南地的民族多为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春秋以来,两者交流日益密切,在秦末汉初则合称匈奴。可以说匈奴是燕然山武力集团和河南地文化传统的结合体。西汉得到河西后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人口数量一度达到28万,这个数字直到明清之际才被超越,在汉代也远超西域南北道各绿洲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农业经营,河西四郡不仅承载了远比以往更密集的人口,还成为军队西征北伐的前进基地,可以支持4万骑的骑兵部队

评分

应该是已经判定抄袭剽窃了。当成匈奴文化国内和前苏/俄国的材料总结来看还不错。至于所谓原匈奴的概念其实也就那样,不过提到了大量sites。因为是学位论文扩充的所以reference比一般中文材料好太多了……不过涉及的俄文材料没有中/英文翻译所以不懂俄文的话就跟我一样拿着罗马字对照表坑爹脸了……

评分

冒顿以及更早的时代,匈奴的核心区域应是呼尼河和鄂尔浑河之间的地带。随后向东驱逐东胡,向北征服鬲昆、丁零,西南攻灭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白羊。作者认为,原匈奴基本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而驻牧于河南地的民族多为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春秋以来,两者交流日益密切,在秦末汉初则合称匈奴。可以说匈奴是燕然山武力集团和河南地文化传统的结合体。西汉得到河西后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人口数量一度达到28万,这个数字直到明清之际才被超越,在汉代也远超西域南北道各绿洲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农业经营,河西四郡不仅承载了远比以往更密集的人口,还成为军队西征北伐的前进基地,可以支持4万骑的骑兵部队

评分

有些出土资料,再有就是提出一个原匈奴概念和认同欧洲匈人是西迁北匈奴,最后一点论证薄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