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高玉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03-6-1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0439264
丛书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图书标签:
  • 现代文学
  • 语言学
  • 现代汉语
  • 社会科学人文
  • 文学研究
  • 赠阅
  • 汉字简化的反思
  •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 现代汉语
  • 中国文学
  • 语言学习
  • 文学研究
  • 汉语教学
  • 现当代文学
  • 语言文化
  • 文本分析
  • 汉语语法
  • 文学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现代品格,对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本书的基本观点:语言不仅仅只是工具符号,同时还是思想本体,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即“器”的层面和“道”的层面。现代汉语的确立也是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学的确立。现代文学的发生在深层的原因上根源于语言的变革,现代汉语从根本上规定了现代文学。五四白话文运动不同于晚清白话文运动和三四十年代的大众语文运动。翻译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之间具有“异化”和“归化”的双重关系。

作者简介

高玉

男,1964年生,湖北荆门人。198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1995年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

目录信息

序一 曹顺庆
序二 黄曼君
绪 论 时间、理论和问题意识
一、研究视角
二、时间段
三、理论基础与问题意识
第一章 语言本质“道器”论”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文化及文学转型与语言变
第一节 古代汉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化类型
第二节 现代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两次文学转型的语言学论比较
第三章 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型…
第一节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二节 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
第三节 “世纪末文学转型”的语言学质疑
第四章 五四白话文学理论再认识
第一节 五四白话及其白话文学
第二节 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与晚清白话文学运动的本质区别
第三节 五四白话文运动与三四十年代大众语文运动的本质区别
第五章 语言运动与思想革命——五四新文学的理论与现实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的理论
第二节 五四新文学的现实
第六章 “异化”与“归化”——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节 翻译本质的“二层次”论
第二节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第三节 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异化”
第四节 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归化”
第七章 胡适“学街派”白话与文言之争及其文化童味
第一节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检讨
第二节 论“学衡派”作为理性保守主义的现代品格
第三节 胡适与“学衡派”在语言观念上的分野
第四节 胡适与“学衡派”文化建设观念的分野
第八章 鲁迅的语言观与创作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
生的关系
第一节 鲁迅的语言观
第二节 鲁迅的语言观与创作的关系
第三节 鲁迅文言作品的过渡意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此书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坚持了语言的本体论,别于以往混杂不清的论述,也是解决文学自身的根本问题.

评分

此书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坚持了语言的本体论,别于以往混杂不清的论述,也是解决文学自身的根本问题.

评分

现代文学之所以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亦即从“古代性”到“现代性”的嬗变,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作为工具的语言,而在于作为思想存在的语言。

评分

此书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坚持了语言的本体论,别于以往混杂不清的论述,也是解决文学自身的根本问题.

评分

此书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坚持了语言的本体论,别于以往混杂不清的论述,也是解决文学自身的根本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