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建筑与写作是两条永远平行但并不互相解释的线索,全部含义都指向:通过某种建造房子的活动,一个人如何实现自觉,从自觉其所说的语言开始。内容包括“八盏灯”、“顶层画廊”、“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等建筑设计作品。
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
在自己家的房间上不装一扇门,却打上两个门洞,以此在两室一厅的空间里,营造一种江南园林的感觉——你会这么做吗?如果是,没准你也能得普利兹克奖。 曾几何时,王澍和同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弄了一个叫“瓦园”的作品。那是一个竹制的渡口,栈道下,层层叠叠的瓦片,...
评分找到一本普利茨克獎得主王澍同志早年寫的《設計的開始》。其中有篇《造園記》,講他如何講自己居住面積50平方的兩室一廳,設計出園林的味道。經過努力,基本讀懂了。感覺有點意思。 看到王澍同志的书里写到给吴亮设计一个画廊+酒吧。在南京路先施公司十二楼。请教某个认识吴亮...
评分这本书读的,云里雾里。但在讲关于夯土雕塑、自宅和工作室的设计上一些设计元素的解读时又用不多的话语讲得那么清楚,一下子我不仅是看懂了,而且也真的理解、体会到了那个建筑构件想要表达的东西。至于讲到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的那篇关于城市设计的博士论文,太多类型学、...
评分上世纪末,王澍在首届中青年建筑师论坛中提了一个问题,即建筑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不能以砖头、水泥为本?有人向我表示了对这句话的不理解。《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后于论坛出版,我读完书以后,貌似对王澍所提出问题有了一点理解,便有了下面这两段发给“有人”的文字。 ...
评分在自己家的房间上不装一扇门,却打上两个门洞,以此在两室一厅的空间里,营造一种江南园林的感觉——你会这么做吗?如果是,没准你也能得普利兹克奖。 曾几何时,王澍和同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弄了一个叫“瓦园”的作品。那是一个竹制的渡口,栈道下,层层叠叠的瓦片,...
可看做王澍建筑哲学论著,建筑反而成为了他思想的脚注。很多地方看不懂,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写得如此形而上。
评分一知半解,前面方能尽可能寻找王澍所寻求的那种秩序,可是到了后面的博士论文就真的很难读懂。以后可能会回头看吧。
评分:无
评分不要创新,不要构思,现场制作,设计错的建筑
评分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