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阎云翔
出品人:
页数:283
译者:龚小夏
出版时间:2006-1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784648
丛书系列: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阎云翔
  • 乡村社会研究
  • 田野调查
  • 农村
  • 私人生活
  • 中国
  • 私人生活
  • 变革
  • 社会变迁
  • 现代生活
  • 个体自由
  • 生活方式
  • 家庭结构
  • 文化演变
  • 自我成长
  • 心理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则与社会网络》在学界获得很好的反响。本书可以说是上一本书,田野调查的延续。同样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本书探究的是一个之前几乎无人触及的题目——中国乡村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阎云翔70年代曾在一个东北农村当了七年农民,1989年他重回那里进行了将近十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村民的私人生活和道德世界。他的研究视野从公共领域如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和老人的赡养,一直延伸到私人情感、性、节育和性别的选择。这个课题是极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目录信息

总序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一、“合作社模式”与缺席的个人
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
一、村干部以及国家角色的变迁
二、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
第二章 择偶:独立与浪漫的年轻一代
一、关于择偶的本土定义
二、1946-1962年:年轻一代的独立自主趋向
三、1963-1983年:集体化体制下的浪漫爱情
四、1984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发展
五、介绍型婚姻中的爱情
六、从自主到浪漫
第三章 性爱、情感及其语言艺术
一、订婚后的恋爱与婚前性关系
二、爱情的语言和姿态
三、择偶理想的变化
四、爱情的表达问题
五、择偶中的浪漫革命
第四章 两性互动以及夫妻关系重要性的增长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夫妻单质亲密关系与爱情
三、家庭劳动分工与家庭决策
四、家庭内部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位
五、大家庭的民主化
六、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私人空间与隐私权
一、老宅子的空间安排
二、80年代以来的装修热
三、内外之别与家庭隐私权
四、个体成员的私人空间
五、空间格局与人际关系
六、下岬村个案与隐私权观念
第六章 家庭财产与个人财产权利
一、提前分家与“从父居”的消亡
二、系列分家方式的影响
三、彩礼与遗产预支
四、彩礼支配的变化
五、新娘在彩礼交换中的角色
六、从礼物到预支的遗产
七、个人权利的上升与父权的衰落
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一、老人的生活状况
二、虐待老人与代际冲突
三、关于代际互惠的争论
四、父母防老的措施
五、孝道的衰落
六、无效的法律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
七、沉默的公众與论
八、信仰世界的倒塌
九、经济剥夺与无情的市场逻辑
第八章 人口政策与新型生育文化
一、计划生育20年
二、个人选择与生育模式
三、新型生育观的出现
四、性别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响
五、社区因素:村风的作用
六、从人口控制到计划生育
结论 国家、家庭与个人
一、家庭的私人化
二、自主性、情感、欲望与无公德的个人
三、情感、欲望、消费要求
四、社会主义国家与私人生活转型的停论
五、关于国家作用的争论
六、个人的崛起与国家的关系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我出生并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坐落在华北平原一个靠近渤海湾的地方。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很容易就可以将其与我的记忆做互参文本对照比较。此书的截止时间定在1999年。新世纪到来,变化加剧。然而其中的很多结论都有助于我对自己村庄种种事件的理解。虽然因发展速度和地域的差异,...  

评分

近来所看的书是阎云翔的 《私人生活的变革》,像是学位论文,注释,引用文献都列的很清楚,并不难读。作者写的是一个东北村落的30年变化,青年的权利,父权家庭解体,妇女地位上升,极端个人主义和孝道的沦落。 书中所讲的道理并不高深,例子也很平常,似乎除了在一个村子呆了...  

评分

我出生并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坐落在华北平原一个靠近渤海湾的地方。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很容易就可以将其与我的记忆做互参文本对照比较。此书的截止时间定在1999年。新世纪到来,变化加剧。然而其中的很多结论都有助于我对自己村庄种种事件的理解。虽然因发展速度和地域的差异,...  

评分

此书在美国学术界颇受好评,我也已久仰大名,五月回国时看到有中译本,便买来一本。这次去黑龙江之前想找本书在路上打发时间,想到此书是众多以中国的村庄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中我所知的唯一一本研究黑龙江农村的,正合我此行之意,便带上在路上看。 总的来说,此...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基本功非常扎实。但说到观点有多独到,倒是未必。之所以在美国学界受重视,倒正是源于对中国社会认知的滞后了。比较有趣的是第八章生育行为与观念的变化……第一胎是女儿而不愿生合法二胎的现象即使在现在,也不甚流行。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他对私人关系的考察和描写有多精彩。前四章都没太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而且总让人觉得在打假靶子。五六章的确好,细致详实,但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那些发现实在不算什么…

评分

阎云翔的整个理论假设非常简单,甚至是粗糙,他想达到的结论是乡村传统人伦道德的崩塌,原因则是国家在49至今一系列悖论式的乡村政策。再简单一点,强大的公权力缺席后,乡村被先进的现代媒介所播撒的“西式价值观”、流行主义与消费主义等,所占领,个体遂被原子化与扭曲。 但我不认为这是非常简单而幼稚的决定论式关系。且不说这并不是乡村独有的现象,他的分析-论证过程也不足够严密,以及一些本来作为“结果”的部分没有得到分析。而我,相反则更愿意将这些整个看作中国乡村、甚至中国社会的现代性问题的一部分。 以及,颇令人遗憾的是,阎云翔基于这个假设对整个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与当今乡村青年(价值上)持否定态度。尽管他提及了父权衰落与女性地位的上升,个体更加自由,等等。但他似乎并不认为这些应该被有所肯定

评分

虽然是人类学based,但阎的书一直缺少灵气

评分

感受到了学术训练的效果,但见解没什么特别的。像是正确的废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