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後果

媒介的後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金惠敏
出品人:
頁數:186
译者:
出版時間:2005-12
價格:21.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04980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媒介
  • 媒介研究
  • 文藝
  • 文化研究
  • J金惠敏
  • Derrida,Jacques
  • @北京06front棕
  • @@@Amitiéthèque
  • 媒介理論
  • 傳播學
  • 媒介影響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技術哲學
  • 數字媒體
  • 媒介生態學
  • 後現代主義
  • 大眾傳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麥剋盧漢那當時聽來匪夷所思的斷言“媒介即信息”今天已悄然演繹成我們最日常的生活現實。我們為媒介所殖民,為媒介所結構,所規訓,信以為媒介的敘事就是我們自身的真實。本書意在喚醒對媒介之帝國化進程的重視,將媒介的後果界定為“趨零距離”、“圖像增殖”和“球域化”等,並在對當代兩方批判理論的藉鑒和改造中,揭示瞭義學、哲學以及其他一切以印刷媒介為基礎的現代性精神生活形式——岜們以“距離”、“深度”和“ 地域性”為其生命內蘊——所麵臨的深刻的存在淪危機:這即使算不上一個終結,亦堪稱一次脫胎換骨的轉型。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在寫作上有一創新之處,即同時呈獻三種文本——正義、插圖和圖注,它們相互關顧,也彼此獨立,甚至不宣而戰,這於是就極大鼓舞瞭讀者文本的積極生成。

著者簡介

金惠敏,男,1961年生於河南淅川,哲學博士。現為河南大學“黃河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中圍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先後從河南大學中義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係、哲學係獲得學士(1982)、碩士(1987)和博士(1996)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批評理論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2002年在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係任客座教授。2005年為英國學術院高級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後現代性與辯證解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2)、《意誌與超越——叔本華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1999)、《反形而上學與現代美學精神》(南寜:廣西教育齣版社,1997)等。主要譯著有《解釋學·美學·實踐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閱讀行為》(長沙:湖南義豈齣版社,1991;主譯)、《史詩論》(太原:北嶽文藝齣版社,1989;主譯)等。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葉秀山)
前言
小引
—個“世界文論”事件
上篇
趨零距離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一、電信時代的趨零距離
二、文學即距離
三、郵政原則:距離的形而上學
四、行動沒有距離:文學對自身的取消
中篇
圖像增殖、擬像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一、圖像增殖對文學的審美重組
二、在擬像邏輯中的主體
三、審美泛化、形象/擬像與最終的商品語法
下篇
全球化、球域化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一、為什麼是媒介
二、全球化即現代性
三、全球化即後現代性
四、湯姆林森的詭辯和啓示:從“文化帝國
主義”到“全球化”
五、“世界文學”還是“全球文學”
結語
閱讀與他者:以米勒為案例法
外篇一
從主體性到主體問性
——對西方哲學發展史的一個後現代性考察
一、古希臘本體論哲學:藉貸主體
二、笛卡爾: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嚮
三、康德一費希特體係:先驗主體
四、謝林~黑格爾體係:“絕對”主體
五、鬍塞爾:先驗自我與主體間性
外篇二
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
——一種元文學或者文論“帝國化”的前景
附錄 第二媒介時代的身份和主體
——馬剋·波斯特爾如是說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引用介紹為主的評論文章集。

评分

一篇文章湊成一本書,老金這個不厚道!

评分

WM'A

评分

數篇論文的閤集,主要三篇應對所謂文學危機或者說文學終結論的。背景設置瞭媒介時代的來臨,因為引起文學的終結,而在作者看來是文學的轉型時期,也就是不同時代應該有不同文學的應對方式。趨零距離、圖像增殖、球域化顯示這一時期的文學終結,但是針對這三點說明文學自有其價值便是距離、深度、地域性。互為矛盾又互為前提,隻是時代變瞭。

评分

anyway,its useful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