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西北大學齣版社
作者:[印度]彌勒論師 著
出品人:
頁數:1571
译者:(唐)玄奘法師
出版時間:2005-11
價格:12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0420639
叢書系列:論藏名著精選編
圖書標籤: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
  • 瑜伽
  • 佛教
  • 佛法
  • 宗教
  • 大乘佛教
  • 唯識
  • 佛教
  • 瑜伽學派
  • 印度哲學
  • 哲學
  • 宗教
  • 經典
  • 玄學
  • 心理學
  • 冥想
  • 佛教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瑜伽師地論》100捲。彌勒講,無著記,略稱《瑜伽論》,收於《大正藏》第30冊。係印度大乘佛教兩大學派中瑜伽派的基礎性論書,也是中國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為佛學發展史上的劃時代作品,被稱為佛教思想的一大寶庫,其豐富深刻又彆具一格的智慧凝聚,為整個人類思想發展史寫瞭非常燦爛的一頁,至今依然在世界範圍內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著者簡介

彌勒菩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在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成佛以後,將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尊稱為彌勒佛。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係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齣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

圖書目錄

瑜伽師地論 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一
本地分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四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七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一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二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三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本地分中有心無心二地第八第九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四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五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六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七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瑜伽師地論 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八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十九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
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一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種性地品第一
初瑜伽處趣入地品第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二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初瑜伽處齣離地品第三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三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齣離地品第三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四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齣離地品第三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五
本地分中聲聞地
初瑜伽處齣離地品第三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六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八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二十九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二瑜伽處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三瑜伽處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一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三瑜伽處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二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三瑜伽處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三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四瑜伽處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四
本地分中聲聞地
第四瑜伽處之二
本地分中獨覺地第十四
瑜伽師地論 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五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種性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發心品第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威力品第五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成熟品第六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八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菩提品第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力種性品第八
瑜伽師地論捲第三十九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施品第九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忍品第十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精進品第十二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靜慮品第十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慧品第十四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攝事品第十五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四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供養親近無量品第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五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
初持瑜伽處菩薩功德品第十八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七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菩薩相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分品第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增上意樂品第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八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生品第一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攝受品第二
瑜伽師地論捲四十九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地品第三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行品第四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五十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二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
本地分中有餘依地第十六
本地分中無餘依地第十七
瑜伽師地論 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一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二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三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四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五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六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七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八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五十九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一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二
攝決擇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三
攝決擇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
攝決擇分中非三摩呬多地
攝決擇分中有心地
攝決擇分中無心地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四
攝決擇分中聞所成慧地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五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六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七
攝決擇分中修所成慧地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八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 五
瑜伽師地論捲第六十九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一
攝決擇分彆聲聞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二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三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四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五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六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五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七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六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八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七
瑜伽師地論捲第七十九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八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九
攝決擇分中有餘依及無餘依二地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一
攝釋分之上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二
攝釋分之下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三
攝異門分之上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四
攝異門分之下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五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一
瑜伽師地論 六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六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八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八十九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一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二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三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四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五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三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六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四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七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八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二
瑜伽師地論捲第九十九
攝事分中調伏事總擇攝第五之一
瑜伽師地論捲第一百
攝事分中調伏事總擇攝第五之二
攝事分中本母事序辯攝
瑜伽師地論新譯序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譬如庶民,生...  

評分

看不懂,所以送给需要的人 你只需支付邮费,或你在厦门可当面交付 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万恶的140字  

評分

上周新买了一套书,是相传为弥勒菩萨著,唐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书是直接送到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拿起来看了一眼,大呼看不懂,不喜欢。我说,那是因为你因缘未到。 佛学里喜欢讲因缘这个词。这几年尤其对这个词有很深的体验。 公元627年,唐玄奘因感当时佛教各派众说...  

評分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譬如庶民,生...  

評分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OTcCtF5uPmmyk7EOlCKzw] 提取码:cfwy 里面包含《大般若经》电子书600卷《 瑜伽师地论》电子书100卷 《大智度论》电子书100卷 《大宝积经》电子书120卷《佛说长阿含经》电子书等等。 epub格式的可以在手机平板上看。mobi格式的在电子书上...  

用戶評價

评分

不能讀完..實在太難.

评分

2012年6月又重印瞭,換瞭個皮,貌似這本整理得很粗疏,不如宗教齣版社齣的那個版本。

评分

讀瞭三遍,依然覺得什麼都沒學到

评分

《瑜伽師地論》100捲。彌勒講,無著記,略稱《瑜伽論》,收於《大正藏》第30冊。係印度大乘佛教兩大學派中瑜伽派的基礎性論書,也是中國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為佛學發展史上的劃時代作品,被稱為佛教思想的一大寶庫

评分

讀瞭三遍,依然覺得什麼都沒學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