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生死观

东汉生死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153
译者:侯旭东
出版时间:2005-9-1
价格:2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41751
丛书系列: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历史
  • 思想史
  • 秦汉史
  • 文化
  • 社会史
  • 余英時
  • 生死观
  • 东汉历史
  • 生死观
  • 哲学思想
  • 古代信仰
  • 文化研究
  • 宗教观念
  • 墓葬文化
  • 生死仪式
  • 精神世界
  • 社会观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取名于余英时先生1962年在哈佛的博士论文,由杨联陞先生指导。成书于1987年,在他博士论文修改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他1980年代的两篇论文。他运用了文献和考古材料,从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两个角度,介绍了东汉的“生死”的观念。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力作。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目录信息

导言
一、思想史及其若干问题
二、方法与目的
三、材料
第一章 生与不朽
一、生的重要性
二、长寿和不朽
三、求仙的世间转化
四、民间思想中的“神仙”观念
五、小结
附录 汉代专有名词中的长寿类用语
第二章 养生长寿
一、士人中的养生风气
二、养生术与求仙
三、人的“命”与“寿”
第三章 死与神灭的争论
一、死亡的自然主义态度
二、关于死后生活的流行信仰
三、神灭的争论
参考书目
Ⅱ 早期中国来世观念的新证据——评鲁惟一的《通往仙境之路:中国人对长生的追求》(1981年)
Ⅲ“魂兮归来!”——论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灵魂与来世观念的转变(1987年)
复礼
魂和魄
来世信仰
阴间:魂和魄的各自住所
仙的出现和来世的重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自先秦至東漢的生死觀念,余氏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把握。並從生,養,死,三個層次逐一梳理,使中國古人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較為清楚的呈現。死是生的終結,無死生就不完整。而生死之間,就是養,由於古人認為生命之氣乃生命生生不息的關鍵,故養氣,就是養生之法門(吐故納新,專用...  

评分

余英時教授一向擅長跨越學科領域,以綜合手法和不同角度重構思想體系。在《東漢生死觀》中,最精彩的是他所採用「觀念史」的研究方法。他將每一觀念的源頭和出處都扎實考據,並且把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個個概念都予於詳細的分析,劃定層次和種類,明確簡略的定義,整部「生死...  

评分

余英时先生的这本著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生与不朽,第二部分谈论养生长寿,第三部分讲述死亡。这三部分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发展关系。这种顺畅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易形成明晰的认识。 一、 生与不朽 在这一部分中从余英时先生从战国末年开始他的叙述。他认为,“从战...  

评分

余英時教授一向擅長跨越學科領域,以綜合手法和不同角度重構思想體系。在《東漢生死觀》中,最精彩的是他所採用「觀念史」的研究方法。他將每一觀念的源頭和出處都扎實考據,並且把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個個概念都予於詳細的分析,劃定層次和種類,明確簡略的定義,整部「生死...  

评分

余英时先生的这本著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生与不朽,第二部分谈论养生长寿,第三部分讲述死亡。这三部分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发展关系。这种顺畅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易形成明晰的认识。 一、 生与不朽 在这一部分中从余英时先生从战国末年开始他的叙述。他认为,“从战...  

用户评价

评分

可以当做论文写作模板来看。不过主线还真是飘忽不定追的好累……其中讲到《后汉书》记载,黄巾道徒起兵后,一些黄老道徒向朝廷建议,朝廷无需派兵去镇压叛乱,而应该派一将军北向读《孝经》,叛乱便会自行消失。笑死。

评分

气场颇强的博士论文。总体说来,中国人求长生的背后,求的是世俗的繁华延续。大概也就是汉这个时候,民间道教才在中国扎下了根吧。以前不太懂黄巾张角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读了这书有点理解了。

评分

有趣的点:①为什么大多数想象出来的魂魄都是白色的光呢?②掌管死者的泰山府君(天帝孙)的地位比人间统治者(天子)的地位低,皇帝死后阴间的最高管事又是谁呢?不过让人惊奇的是,天堂地狱说、度世化身男子说,都是汉人本来就有的概念。那么佛教改变的只有对尸体的态度?不再在意它的腐烂,那就是对魄的逐渐忽视了,注意力都放在了魂上。啊,可以因此说魄是更巫术而魂是更宗教的么?

评分

余英时的眼光是一流的。生死观之讨论,放在东汉这个关键点上,对于思考由汉至魏晋的自然天理诸般观念的变化,是极其重要的。然则是否真的是这个做法,我有疑惑。

评分

佛教传入之前的汉人思想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