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干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冈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入户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人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本。直到20世纪8O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人畅销书。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
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生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本书经赵复三先生重新翻译,片配中国思想知师插图70余幅,成此插图珍藏本。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二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一九年赴美留学,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行。一九四六年赴美任客座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四十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一九四九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冯友兰真是仰之弥高的大儒,无论是修养境界还是治学传道都令人钦佩。书中系统整理了历代各家学派的哲学要旨,既提纲挈领又融会贯通,由于是英文原稿又联系东西哲学,适合中外读者。我知识浅薄,能领会其中万一就很开心了。加深了对儒、道、墨、法理论框架的认识,对禅宗的源...
评分我以为这整本书的点睛之句,应当是这句了。 “(中国哲学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
评分通宵读完这本书,因为它真的是“毒药”,让人爱不释手。它不仅让我了解什么是中国哲学,还让我简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 作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享誉世界,成为人生必读书之一。韩国总统朴槿惠曾经特别推荐此书,使这本书重新再版,...
评分就我的阅读和思考判断,“中国哲学的精神”讲得好的有两个人,一为冯友兰先生,一为李慎之先生。冯先生是在其著名的《中国哲学简史》的第一章讲这个问题的;李慎之先生则是在《新华文摘》1993年第7期中用专文的形式论述同样的问题。我今天主要沿着这两位先生的观点来谈这个问题...
评分哲学启蒙书。
评分希望伴随着物质的富足,中国有内圣外王般浩然之气的男性能越来越多。
评分“風流的主要特性在於超脫萬物的畛別之上,率性而行,自事其行,不求取悅於人。”
评分常读常新
评分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