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调

历史三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柯文
出品人:
页数:375
译者:杜继东
出版时间:2005
价格:2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28082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义和团
  • 柯文
  • 海外中国研究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史
  • 海外汉学
  • 历史
  • 三调
  • 社会变迁
  • 经济史
  • 制度演变
  • 权力结构
  • 文化变迁
  • 学术研究
  • 历史解释
  • 认知框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历史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人们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本书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如此探讨和解释: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作者认为,就上述三条认识历史的不同途径而言,后两条途径对普通读者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作为时间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殊的解读;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解读,对现在仍发生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柯文,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教授,著有《中国与基督教:教会活动与中国排外情绪的增长》、《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等。

目录信息

序言/1
鸣谢/1
第一部分 作为事件的义和团
绪论 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3
第一章 义和团起义:叙事化的历史/14
第二部分 作为经历的义和团
绪论 人们经历的过去/47
第二章 干旱和洋人洋物的存在/57
第三章 降神附体/81
第四章 法术与妇女秽物败法/10l
第五章 谣言和谣言引起的恐慌/119
第六章 死亡/141
第三部分 作为神话的义和团
绪论 被神话化的过去/175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义和团/186
第八章 反对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神话的重构/199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与义和团/219
结论/242
注释/251
文献目录/33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柯文 在阅读历史书籍的时候,我常有的感觉就是不确定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科书受到意识形态、成功者书写历史和脸谱化人物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一面的,是不完整,甚至是完全扭曲的。二...  

评分

要讲的这本书名叫《历史三调》,副题为“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从题目变可窥见此书要从事件、经历、神话三个维度来构建义和团这个历史事件。在这之前我先讲下此书作者以及他写作此书时的用意和探索。   作者柯文,早年就读芝加哥大学本科,后转入哈佛大学,师...  

评分

要讲的这本书名叫《历史三调》,副题为“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从题目变可窥见此书要从事件、经历、神话三个维度来构建义和团这个历史事件。在这之前我先讲下此书作者以及他写作此书时的用意和探索。   作者柯文,早年就读芝加哥大学本科,后转入哈佛大学,师...  

评分

2002年的一期《史林》柯文访谈录中的一段 问:周锡瑞的《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于 1 987年出版后 ,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 并获得费正清东亚历史研究奖 , 你为什么还要倾注那么大的精力来研究义和团? 柯文答:周锡瑞教授已经写了一本很好的有关义和团的书 , 许多中国的读者们...  

评分

History in Three Kyes——The Boxer as Event,Experience and Myth. 很有意思、很有内容的国外历史专著,因为是专著,看起来有些难,但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大大增长知识,正如书中说的“书籍告诉人们:她为什么做这件事。生活告诉人们:她做了这件事。书籍是向你解释事情的前因...  

用户评价

评分

清醒自谦的笔法,纵观全局的气势,教人思维开阔。

评分

history as three keys的结构创新出智,给研究打开了思路

评分

真是才华之作。Mark结尾:“历史学家与翻译家一样,必须熟悉两种语言,就我们的情况而言,即现在与过去。历史学家需要以敏锐的感觉,尽可能多的诚实求真精神,坚持不懈地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间来回游走。这种需要正是我们工作中最终的紧张之源。”

评分

内容上没有问题,但也没有新的视角或者观点。

评分

与其说是历史书不如说是对历史学的研究。同样的一段,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史实的,还是个体体验的,抑或是神化的。从这个意义上,真是选了个好案例。作者自己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隐于三调之后,或者根本没必要追究,重要的是,不同的文本所折射出的观念与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