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故乡·故事

故人·故乡·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郁风
出品人:
页数:282
译者:
出版时间:2005-10
价格:2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108022974
丛书系列:大家雅音
图书标签:
  • 郁风
  • 回忆录
  • 散文
  • 散文随笔
  • 那个年代
  • 传记
  • 纪实传记回忆录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故人
  • 故乡
  • 故事
  • 回忆
  • 乡土
  • 人文
  • 叙事
  • 温情
  • 岁月
  • 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对20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以及亲人、友人和故乡的回忆,浓缩到这部小书里,向读者展现了风雨的片段,却没有自我的哀怨与凄凉,倒让她将国仇家恨凝于笔端,书写出充满豪情和亲情的篇章。

父亲郁曼陀和三频郁达夫兄弟殉国、母亲身上的日寇的弹片、祖母不为日寇做饭竟活活饿死,这些伤心往事,化作了作者对家国的无限深情,化作了参加抗日斗争的百倍勇气。

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廖承志、夏衍等共产党人的机智、沉着、潇洒、使年轻而毫无对敌斗争经验的作者,丝毫没有惊慌、恐惧。

郭沫若、叶浅予、冯亦代、王世襄这些几十年的师长、朋友,无论顺境逆境,对文化艺术不懈追求,在作者心中塑立了一组“风雨中的雕像”。像老朋友们一样,七年的牢狱,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对艺术,对祖国的执着的爱。

还有富春江畔的故乡,它的每一种变化都萦绕在作者心头,不管变好还是变差。也许正是家乡山水的滋养,才使作者历经风雨而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

郁风 191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富阳,

早年入北平艺专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全面抗战开始,随郭沬若、夏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粤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与夏衍、叶灵凤、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

20世纪40年代后,在桂林、成都、重庆工作,发表散文,举办画展,为话剧团设计舞台服装;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及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

20世纪50年代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并撰写美术评论及散文,

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年届九旬,依然笔耕不辍。

目录信息

自序 爸爸,您老走在年轻人的前面了 面临生死抉择的心路历程 ——纪念父亲郁华烈士殉难五十周年 三叔达夫 达夫叔在海外殉难的经过 我的母亲 百岁诞辰遥寄 ——致母亲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补记 还乡杂记 最可怀恋的地方 上海的漫画时代 忆《救亡日报》 曾经有过这样一本杂志——《耕耘》 时代的最强音 ——1940,香港,鲁迅诞辰 记郭老和美术界的交往 他使人快乐——怀廖公 夏公——一棵永生的树 叶浅予倒写回忆录 听风楼上七重天 ——忆冯亦代二哥 王世襄与芳嘉园小院 重读苗子北大荒来信 ——致李辉 附录:黄苗子北大荒家书 淡忘后的回忆 ——读冯亚春的狱中札记以后 附录:半步桥女监札记(节选) 冯亚春 一段特殊生活的速写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那些可敬的人,那些可叹的事。

评分

苍凉的背影

评分

“二流堂”的人物陆续出书,可以互相印证。吴祖光、黄永玉、黄苗子,当然还有唐瑜这个老堂主。

评分

從二三十年代至文革結束,郁氏娓娓道出自己一家及周遭文化藝術屆人士的辛酸風雨,雖然平淡,但令人看後不勝唏噓……

评分

“二流堂”的人物陆续出书,可以互相印证。吴祖光、黄永玉、黄苗子,当然还有唐瑜这个老堂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