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探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深层文化逻辑。古代士人阶层的乌托邦理想与社会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决定着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儒家诗学之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古代士人那里,凡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在诗学或审美的世界中得到实现。为了梳理这种诗学观念对社会政治理想的置换过程,本书在学理层面上扼要地探讨了诗学与子学、经学、玄学、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对“文”与“道”、“情性”与“意”、“自然”与“丽”等几对重要诗学范畴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进行辨析,力求从诗学观念、诗学范畴、文学实践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那种一贯之的诗学的意义生成模式予以揭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是概述得很好的作品
评分结构主义文化诗学小实验 清晰但无趣 这种清晰很有诱惑力像微观经济学模型
评分别太迷信格雷马斯。。
评分将文本放置在更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阐述文本的意义生成模式。探索出道-势之间的张力模式,作为中国传统诗学的生发机制。从子学,经学,玄学,理学时代的不同演变。在范畴上文与道,自然与丽,情性与意的比较。具体文本上利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解析意义生发的可能性。
评分结构主义文化诗学小实验 清晰但无趣 这种清晰很有诱惑力像微观经济学模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