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地理學 城市 地理 城市社會地理學 社會學 城市規劃 城市社會地理學導論 城市研究
发表于2025-01-22
城市社會地理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是對城市社會地理學進行係統解說、在國際上影響深遠並具有代錶性的城市社會地理學教材。它不偏重於多種多樣地理學方法中的某個範式,而是對城市研究的所有方法進行瞭總體概述。本書不僅是城市地理學、城市社會學、社會地理學、行為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等學科的重要著作與教材,而且是城市經濟學、城市人類學、城市住房研究、城市社區研究、心理學研究、民族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等多學科的重要參考書目。
作者保羅?諾剋斯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城市問題與規劃係的著名教授及建築與城市研究學院的院長,史蒂文?平奇則在南安普敦大學地理係任職。
第一章 社會地理和社會空間辯證法
1.1 地理學中的不同方法
1.1.1 數量方法
1.1.2 行為方法
1.1.3 結構主義方法
1.1.4 後結構主義方法
1.1.5 城市社會地理學研究的含義
1.2 社會空間辯證法
1.3 城市空間:一些基本的特徵
1.4 宏觀地理背景
1.4.1 城市社會地理學的發展背景
1.4.2 經濟變化和城市重構
1.4.3 人口變化的烙印
1.4.4 城市與文化變遷
1.4.5 政治變化和社會空間辨證法
第二章 變化中的城市經濟背景
2.1 前資本主義、前工業化城市
2.2 工業城市的增長
2.2.1 工業化城市空間結構的早期模型
2.2.2 馬剋思主義和工業化城市
2.3 現代城市
2.3.1 福特主義和工業化城市
2.3.2 走嚮後福特主義城市
2.4 後工業化城市
2.4.1 全球化
2.4.2 知識經濟和信息城市
2.5 結論
第三章 城市的文化
3.1 什麼是文化?
3.2 後殖民地理論和城市
3.3 空間、權力和文化
3.4 後現代主義和城市
3.4.1 洛杉礬和“加利福尼亞學派”
3.5 結論
第四章 社會空間分異模式
4.1 城市形態學和城市的物質結構
4.1.1 房屋類型、建築用地和街道布局
4.1.2 形態形成
4.1.3 環境質量
4.1.4 城鎮景觀和建成環境的地方風格
4.1.5 城市區域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實地觀察法
4.2 差異與不平等: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模式
4.2.1 因子生態研究
4.2.2 社會福利模式
第五章 空間和製度框架:公民、國傢與市民社會
5.1 公共製度與私人生活之間的相互聯係
5.1.1 市民身份、父權製與種族主義
5.1.2 法律與市民社會
5.1.3 城市治理的變化特性
5.2 法律意義的城市空間
5.2.1 大都市區分化及其空間上的後果
5.2.2 財政失衡與社會空間不公平
5.2.3 財政重商主義
5.2.4 市政月服務分配和社會空間不平等
5.3 民主政治及其空間架構
5.3.1 城市治理中關鍵人物的空間性:選舉産生的官員和城市官僚
5.4 社區權力結構與地方政府的作用
5.4.1 當代城市的政治經濟
5.4.2 地方政府和社會空間辯證法
5.5 城市中的社會公正問題
第六章 住房供給的構成與城市環境的社會生産
6.1 住房子市場
6.1.1 私有住房的增長
6.1.2 私人租房的衰退
6.1.3 公共住宅的發展
6.1.4 自願部門:住房供應的“第三隻手”
6.2 建成環境的社會生産中的主要行為者
6.2.1 土地所有者與城市形態形成
6.2.2 建築商、發展商與利益追求
6.2.3 設計帶來的歧視:建築師與規劃師
6.2.4 抵押金融商:基於商業利益的社會與空間偏嚮
6.2.5 房地産代理商:操縱和強化鄰裏單元模式
6.2.6 公共住房管理者:分類與評分
第七章 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社會性
7.1 西方文化中的城市生活
7.2 城市生活方式與社會理論
7.2.1 城市生活中的公共世界與私人世界
7.2.2 自我意識:公共世界與私人世界中的認同與經曆
7.3 城市環境中的社會互動和社會網絡
7.3.1 關於社會互動的城市生態學理論:作用和結果
7.3.2 城市環境中的社會互動
第八章 隔離與集聚
8.1 社會封閉、種族主義和歧視
8.2 少數群體的空間隔離
8.2.1 定義和測度問題
8.2.2 外部因素:歧視和結構作用
8.2.3 集聚:群體內部的凝聚力
8.2.4 僑民區、少數群體飛地和特殊人群聚居區
第九章 鄰裏、社區以及地方的社會結構
9.1 鄰裏和社區
9.1.1 團結性的脆弱
9.1.2 郊區鄰裏:社區變遷
9.1.3 社區與鄰裏:定義及分類
9.2 城市地方的社會建構
9.2.1 城市生活世界:時空慣常化和相互主觀性
9.2.2 結構化和地方的“成形”
9.2.3 通過空間實踐的地方建構
9.2.4 地方、消費和文化政治
9.3 建成環境的社會意義
9.3.1 空間和地方的利用:符號主義和編碼的意義
9.3.2 建築、審美及社會空間辯證法
第十章 城市中的環境與行為
10.1 越軌行為的有關理論
10.1.1 決定論
10.1.2 擁擠理論
10.1.3 異化
10.1.4 閤成理論
10.1.5 亞文化理論
10.1.6 結構主義理論
10.1.7 多因素解釋:違法犯罪的例子
10.2 認知和感知
10.2.1 城市意象的指示性方麵
10.2.2 城市意象的評價性方麵
第十一章 身體、性取嚮和城市
11.1 性彆、異性戀父權製和城市的具化錶現
11.2 性取嚮與城市
11.2.1 賣淫與城市
11.2.2 同性戀與城市
11.3 殘疾人與城市
第十二章 居住遷移與社區變化
12.1 傢庭遷移模式
12.1.1 遷入模式
12.1.2 城市內部遷居
12.1.3 居住遷移的決定因素
12.1.4 遷居決策
12.1.5 尋找新住房
12.2 居住遷移與鄰裏變化
12.2.1 高社會地位的遷移、過濾和空房鏈
第十三章 城市變化與衝突
13.1 服務業和便利設施的可達性
13.1.1 醫療服務的可達性
13.1.2 可達性的聚集模式:以俄剋拉何馬市為例
13.1.3 集聚模式的集聚效應
13.2 城市重構:不平等和衝突
13.2.1 服務業和便利設施的分散化和可達性
13.2.2 再開發與更新
13.2.3 服務部門重構
13.2.4 社會極化
13.2.5 非正式城市經濟
13.2.6 城市社會的可持續性
專業術語匯編
參考文獻
譯後記
譯 後 記
地理學的人文化和社會化,是當今地理學科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尤其是人文地理學,其研究重點正在從人—地關係研究轉嚮人—社會關係研究。長期以來以科學主義為主導的、重視自然人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研究的人文地理學已經開始走嚮以人文主義為主導的、重視社會人與社會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其中,橫跨地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邊緣學科——社會地理學,正在成為地理科學的重要分支之一。
社會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及其基本功能的空間組織形態與空間結構形成過程的學科。二戰後,社會地理學在德、美、英、日等國發展很快,現已形成鄉村社會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地理學兩大分支。其中,城市社會地理學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傢人文地理學中的最重要領域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城市地理學對社會問題的日益關注,其二是社會地理學對城市問題的日益關注。因此,與其說城市社會地理學是城市地理學與社會地理學的交叉學科,不如說它已成為城市地理學與社會地理學的核心。盡管如此,對城市社會地理學進行係統解說的著作並不多。
本書是國際上齣版最早的最為地道的城市社會地理學的入門教材。第一版於1982年由朗文齣版社齣版,接著在1987年和1995年齣瞭第二版與第三版,在歐美獲得很高的評價,連續成為朗文地理學係列中的最暢銷書之一。本書為2000年由培生教育齣版集團齣版的第四版。可以說,它是城市社會地理學最新的也是最具代錶性的教材。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不偏重於描述方法、計量方法、行為方法、結構方法、人文方法等多種多樣地理學方法中的某個範式,而是對城市研究的所有方法進行瞭總體概述。它不僅成為地理學科的重要著作,而且是城市經濟學、城市規劃學、城市人類學、城市住房研究、行為模型研究、城市社區研究、心理學研究、民族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等多學科領域研究的重要參考。
作為商務印書館“當代地理科學譯叢·大學教材係列”中的一本,本書無疑將成為推動我國城市社會地理學教學與研究的重要之作。眾所周知,中國的城市社會地理學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的課程開設不多,更缺乏係統性的教材。因此,本書的齣版不僅將彌補這方麵的缺陷,而且將推動我國城市社會地理學研究的全麵開展。令人可喜的是,近年國內城市社會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漸成氣候,有關大學的相關專業也在陸續開設這方麵的課程,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的相關研究課題也在增多,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城市社會地理學研究方興未艾。
本書的譯校工作由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研究中心的柴彥威、劉誌林、龔華、劉璿、翁桂蘭、尚嫣然與北京聯閤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係的張景鞦、孫穎共同承擔。詳細分工如下:
第一章,翁桂蘭、柴彥威譯,張景鞦校;
第二章,尚嫣然、柴彥威譯,張景鞦校;
第三章,翁桂蘭、柴彥威譯,張景鞦校;
第四章,孫穎、張景鞦譯,柴彥威校;
第五章,孫穎、張景鞦譯,柴彥威校;
第六章,龔華譯,張景鞦校;
第七章,龔華譯,張景鞦校;
第八章,尚嫣然譯,張景鞦校;
第九章,劉璿譯,柴彥威校;
第十章,劉璿譯,柴彥威校;
第十一章,劉誌林譯,柴彥威校;
第十二章,劉誌林譯,柴彥威校;
第十三章,翁桂蘭譯,張景鞦校;
專業術語匯編,尚嫣然、翁桂蘭譯,柴彥威校。
在本書翻譯齣版的過程中,商務印書館的李平、田文祝、硃競梅博士給予瞭諸多幫助,在此深錶感謝。
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研究中心
柴彥威
第二十個教師節於北大燕園
《城市社會地理學導論》引導我們從地理學角度理解城市社會。
——北京大學教授 周一星
隻有理解瞭日益復雜的城市世界,我們纔能建立一個和諧的城市社會。對此,本書是開闊我們眼界的廣角鏡。
——中山大學教授 許學強
本書融入瞭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城市社會地理學最新研究成果,對中國城市社會地理學的發展具有很好的藉鑒意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學與研究參考讀物。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寜越敏
這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解說城市社會的優秀教材,同時也是城市地理學、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學和公共管理學等課程教學的重要參考書。
——南京大學教授 顧朝林
關於城市的隱喻讓我著迷
評分謝謝柴彥威他們的引進和翻譯!
評分城市規劃,房地産稅收體係很重要,不動産稅的轉移支付體係需要認真研究
評分可以。
評分其實是一本好書,與社科理論走得更近。可是和其他學術譯著一樣,總是找一群碩士生來翻譯。本瑟姆是誰?圓形監獄啊,原來是法學傢邊沁!
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評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評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評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評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城市社會地理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