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地理学 城市 地理 城市社会地理学 社会学 城市规划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城市研究
发表于2025-01-22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对城市社会地理学进行系统解说、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会地理学教材。它不偏重于多种多样地理学方法中的某个范式,而是对城市研究的所有方法进行了总体概述。本书不仅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重要著作与教材,而且是城市经济学、城市人类学、城市住房研究、城市社区研究、心理学研究、民族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多学科的重要参考书目。
作者保罗?诺克斯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城市问题与规划系的著名教授及建筑与城市研究学院的院长,史蒂文?平奇则在南安普敦大学地理系任职。
第一章 社会地理和社会空间辩证法
1.1 地理学中的不同方法
1.1.1 数量方法
1.1.2 行为方法
1.1.3 结构主义方法
1.1.4 后结构主义方法
1.1.5 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含义
1.2 社会空间辩证法
1.3 城市空间:一些基本的特征
1.4 宏观地理背景
1.4.1 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发展背景
1.4.2 经济变化和城市重构
1.4.3 人口变化的烙印
1.4.4 城市与文化变迁
1.4.5 政治变化和社会空间辨证法
第二章 变化中的城市经济背景
2.1 前资本主义、前工业化城市
2.2 工业城市的增长
2.2.1 工业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早期模型
2.2.2 马克思主义和工业化城市
2.3 现代城市
2.3.1 福特主义和工业化城市
2.3.2 走向后福特主义城市
2.4 后工业化城市
2.4.1 全球化
2.4.2 知识经济和信息城市
2.5 结论
第三章 城市的文化
3.1 什么是文化?
3.2 后殖民地理论和城市
3.3 空间、权力和文化
3.4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
3.4.1 洛杉矾和“加利福尼亚学派”
3.5 结论
第四章 社会空间分异模式
4.1 城市形态学和城市的物质结构
4.1.1 房屋类型、建筑用地和街道布局
4.1.2 形态形成
4.1.3 环境质量
4.1.4 城镇景观和建成环境的地方风格
4.1.5 城市区域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实地观察法
4.2 差异与不平等: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模式
4.2.1 因子生态研究
4.2.2 社会福利模式
第五章 空间和制度框架:公民、国家与市民社会
5.1 公共制度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5.1.1 市民身份、父权制与种族主义
5.1.2 法律与市民社会
5.1.3 城市治理的变化特性
5.2 法律意义的城市空间
5.2.1 大都市区分化及其空间上的后果
5.2.2 财政失衡与社会空间不公平
5.2.3 财政重商主义
5.2.4 市政月服务分配和社会空间不平等
5.3 民主政治及其空间架构
5.3.1 城市治理中关键人物的空间性:选举产生的官员和城市官僚
5.4 社区权力结构与地方政府的作用
5.4.1 当代城市的政治经济
5.4.2 地方政府和社会空间辩证法
5.5 城市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第六章 住房供给的构成与城市环境的社会生产
6.1 住房子市场
6.1.1 私有住房的增长
6.1.2 私人租房的衰退
6.1.3 公共住宅的发展
6.1.4 自愿部门:住房供应的“第三只手”
6.2 建成环境的社会生产中的主要行为者
6.2.1 土地所有者与城市形态形成
6.2.2 建筑商、发展商与利益追求
6.2.3 设计带来的歧视:建筑师与规划师
6.2.4 抵押金融商:基于商业利益的社会与空间偏向
6.2.5 房地产代理商:操纵和强化邻里单元模式
6.2.6 公共住房管理者:分类与评分
第七章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社会性
7.1 西方文化中的城市生活
7.2 城市生活方式与社会理论
7.2.1 城市生活中的公共世界与私人世界
7.2.2 自我意识:公共世界与私人世界中的认同与经历
7.3 城市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
7.3.1 关于社会互动的城市生态学理论:作用和结果
7.3.2 城市环境中的社会互动
第八章 隔离与集聚
8.1 社会封闭、种族主义和歧视
8.2 少数群体的空间隔离
8.2.1 定义和测度问题
8.2.2 外部因素:歧视和结构作用
8.2.3 集聚: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8.2.4 侨民区、少数群体飞地和特殊人群聚居区
第九章 邻里、社区以及地方的社会结构
9.1 邻里和社区
9.1.1 团结性的脆弱
9.1.2 郊区邻里:社区变迁
9.1.3 社区与邻里:定义及分类
9.2 城市地方的社会建构
9.2.1 城市生活世界:时空惯常化和相互主观性
9.2.2 结构化和地方的“成形”
9.2.3 通过空间实践的地方建构
9.2.4 地方、消费和文化政治
9.3 建成环境的社会意义
9.3.1 空间和地方的利用:符号主义和编码的意义
9.3.2 建筑、审美及社会空间辩证法
第十章 城市中的环境与行为
10.1 越轨行为的有关理论
10.1.1 决定论
10.1.2 拥挤理论
10.1.3 异化
10.1.4 合成理论
10.1.5 亚文化理论
10.1.6 结构主义理论
10.1.7 多因素解释:违法犯罪的例子
10.2 认知和感知
10.2.1 城市意象的指示性方面
10.2.2 城市意象的评价性方面
第十一章 身体、性取向和城市
11.1 性别、异性恋父权制和城市的具化表现
11.2 性取向与城市
11.2.1 卖淫与城市
11.2.2 同性恋与城市
11.3 残疾人与城市
第十二章 居住迁移与社区变化
12.1 家庭迁移模式
12.1.1 迁入模式
12.1.2 城市内部迁居
12.1.3 居住迁移的决定因素
12.1.4 迁居决策
12.1.5 寻找新住房
12.2 居住迁移与邻里变化
12.2.1 高社会地位的迁移、过滤和空房链
第十三章 城市变化与冲突
13.1 服务业和便利设施的可达性
13.1.1 医疗服务的可达性
13.1.2 可达性的聚集模式:以俄克拉何马市为例
13.1.3 集聚模式的集聚效应
13.2 城市重构:不平等和冲突
13.2.1 服务业和便利设施的分散化和可达性
13.2.2 再开发与更新
13.2.3 服务部门重构
13.2.4 社会极化
13.2.5 非正式城市经济
13.2.6 城市社会的可持续性
专业术语汇编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译 后 记
地理学的人文化和社会化,是当今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其研究重点正在从人—地关系研究转向人—社会关系研究。长期以来以科学主义为主导的、重视自然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人文地理学已经开始走向以人文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横跨地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社会地理学,正在成为地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社会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基本功能的空间组织形态与空间结构形成过程的学科。二战后,社会地理学在德、美、英、日等国发展很快,现已形成乡村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地理学两大分支。其中,城市社会地理学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地理学中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城市地理学对社会问题的日益关注,其二是社会地理学对城市问题的日益关注。因此,与其说城市社会地理学是城市地理学与社会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不如说它已成为城市地理学与社会地理学的核心。尽管如此,对城市社会地理学进行系统解说的著作并不多。
本书是国际上出版最早的最为地道的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入门教材。第一版于1982年由朗文出版社出版,接着在1987年和1995年出了第二版与第三版,在欧美获得很高的评价,连续成为朗文地理学系列中的最畅销书之一。本书为2000年由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的第四版。可以说,它是城市社会地理学最新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教材。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偏重于描述方法、计量方法、行为方法、结构方法、人文方法等多种多样地理学方法中的某个范式,而是对城市研究的所有方法进行了总体概述。它不仅成为地理学科的重要著作,而且是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城市人类学、城市住房研究、行为模型研究、城市社区研究、心理学研究、民族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
作为商务印书馆“当代地理科学译丛·大学教材系列”中的一本,本书无疑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之作。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课程开设不多,更缺乏系统性的教材。因此,本书的出版不仅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而且将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全面开展。令人可喜的是,近年国内城市社会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渐成气候,有关大学的相关专业也在陆续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相关研究课题也在增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方兴未艾。
本书的译校工作由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心的柴彦威、刘志林、龚华、刘璇、翁桂兰、尚嫣然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的张景秋、孙颖共同承担。详细分工如下:
第一章,翁桂兰、柴彦威译,张景秋校;
第二章,尚嫣然、柴彦威译,张景秋校;
第三章,翁桂兰、柴彦威译,张景秋校;
第四章,孙颖、张景秋译,柴彦威校;
第五章,孙颖、张景秋译,柴彦威校;
第六章,龚华译,张景秋校;
第七章,龚华译,张景秋校;
第八章,尚嫣然译,张景秋校;
第九章,刘璇译,柴彦威校;
第十章,刘璇译,柴彦威校;
第十一章,刘志林译,柴彦威校;
第十二章,刘志林译,柴彦威校;
第十三章,翁桂兰译,张景秋校;
专业术语汇编,尚嫣然、翁桂兰译,柴彦威校。
在本书翻译出版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的李平、田文祝、朱竞梅博士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心
柴彦威
第二十个教师节于北大燕园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引导我们从地理学角度理解城市社会。
——北京大学教授 周一星
只有理解了日益复杂的城市世界,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城市社会。对此,本书是开阔我们眼界的广角镜。
——中山大学教授 许学强
本书融入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学与研究参考读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宁越敏
这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解说城市社会的优秀教材,同时也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和公共管理学等课程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南京大学教授 顾朝林
打开早就借来但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一本书,很多论文中的基本议题都有相关基本理论指引,倒后悔起为什么唯一借这本书,而不是买(买的书我一般会读完目录和感兴趣的一章)。但也有高兴的地方,很多凭学术直觉而做的基本议题和理论结构设置,跟它很合。
评分很多奇奇怪怪的艰深理论,读下来对现代城市的感觉几乎是绝望的;俺表示对这个研究领域比较有兴趣
评分打开早就借来但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一本书,很多论文中的基本议题都有相关基本理论指引,倒后悔起为什么唯一借这本书,而不是买(买的书我一般会读完目录和感兴趣的一章)。但也有高兴的地方,很多凭学术直觉而做的基本议题和理论结构设置,跟它很合。
评分Partly Read / 对经济为毛就木有一丁点儿的爱 / 翻译极其糟糕 / 好不习惯导论性质的教科书
评分看得我云里雾里的。翻译质量一般,编辑很不认真,有些明显的硬伤完全是对不起“商务印书馆”这块牌子。这本书是基于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关于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导论性质的书,视角是西方的视角,很多内容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或者说不适合在可预见的未来转变后的中国的国情。
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评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评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评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评分当“城”与“市”的割裂状态最终被打破,当“城”与“市”的语义结构最终得到确认,“城市”惊现为中国历史与汉语语法交媾的产物。市声,一种个体以矢量方式占有公共交换空间的表征,隐秘地陈述着城市的精神格局。一方面,市场活动参与者在声音的交换中再次确认了主体的正当性...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