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之五

温故之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瑞琳 主编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188
译者:
出版时间:2005.8
价格:1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55136
丛书系列:温故 辑刊
图书标签:
  • 温故
  • 历史
  • 广西师大
  • 期刊
  • 文集
  • 文化
  • 随笔
  • 读史情结
  • 温故
  • 历史
  • 回忆
  • 文化
  • 反思
  • 经典
  • 思想
  • 传承
  • 智慧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

《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

《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沈昌文:我很希望甚至有一个班子来专门考察这些事情。我刚才在路上我还跟他(对着雷颐)谈起,比如说现在到处拆房子的问题。这是一个“新”,从这个“新”里边可以发现很多“故”,因为这种事情外国都做过。英国、德国有很好的故事。

雷颐:我觉得《温故》确实是非常有意义,因为我的专业吧,搞历史,实际上就是在这里进行“温故”,就是在这里搞一种历史的记忆。从我的历史研究中,我觉得历史的意义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很多事情使我们觉得,现在抢救历史记忆是很有必要的。

徐宗懋:目的是创造一种多元的对过去的认识,不敢说是唯一的真理或是事实,但起码这个多元的文化观点、环境毕竟被容忍的,因为这是整个中国人走向心智上成熟所需要的一种教育过程。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特稿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姜东平

回眸
1949: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上)/傅国涌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邵建

人物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联升与钱端升/吴兴文
成舍我与《立报》/顾训中
非黑非白张君劢/张昌华

口述
沈昌文初涉出版业/沈昌文 口述,张冠生 整理

记忆
我的“长征”经历/梁小民
做了一回“牛鬼蛇神”/朱正琳

风物
拜谒密宗古寺/谢声显
阴阳界惊魂记/杜欣欣

现场
魂断巴丹半岛/徐宗懋

聚焦
顾颉刚与鲁迅的恩恩怨怨/汪修荣

文本
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交往――读《梁濑溟自述文录》/胡胜华

史海浮言
关于费孝通的一件小事 附:“早春”前后(费孝通)/谢泳
同饮了一杯酒/魏邦良
从一个学术评鉴的故事说起/潘光哲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温故之五》目录 特稿 姜东平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 回眸 傅国勇 1949:中国现在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上 邵建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 人物 吴兴文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涟陞与钱端升 顾讯中 成舍我与《立报》 张昌华 非黑非白张君 口述 沈昌文 口述 ...

评分

《温故之五》目录 特稿 姜东平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 回眸 傅国勇 1949:中国现在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上 邵建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 人物 吴兴文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涟陞与钱端升 顾讯中 成舍我与《立报》 张昌华 非黑非白张君 口述 沈昌文 口述 ...

评分

《温故之五》目录 特稿 姜东平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 回眸 傅国勇 1949:中国现在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上 邵建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 人物 吴兴文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涟陞与钱端升 顾讯中 成舍我与《立报》 张昌华 非黑非白张君 口述 沈昌文 口述 ...

评分

《温故之五》目录 特稿 姜东平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 回眸 傅国勇 1949:中国现在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上 邵建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 人物 吴兴文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涟陞与钱端升 顾讯中 成舍我与《立报》 张昌华 非黑非白张君 口述 沈昌文 口述 ...

评分

《温故之五》目录 特稿 姜东平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 回眸 傅国勇 1949:中国现在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上 邵建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 人物 吴兴文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涟陞与钱端升 顾讯中 成舍我与《立报》 张昌华 非黑非白张君 口述 沈昌文 口述 ...

用户评价

评分

历久弥新

评分

两篇长文没读

评分

人物辑中关于张君劢的描写,可初窥昔年风云人物之一斑。另关于顾颉刚和鲁迅交恶的小八卦,亦可略知民国文人交往点滴。胡风和乔冠华的交往,更知政治与人性之恶。

评分

有几篇不大喜欢,《一份档案》,《我的长征》《拜谒密宗古寺》等,有些则觉得写的还不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历史选择》《非黑非白张君劢》。总之,真是能读到刘瑞琳对文化薪火的努力与挣扎,越读越觉得今不如昔。

评分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印象较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