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
吴尔夫革新了英语语言,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一 记得以前看弗吉尼亚的小说时总觉得非常吃力,觉得其批评文体或是日记读起来很是顺畅。但终究下定决心该好好看看,选了本“虽算不上是伍尔夫的代表作,却是她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奥兰多》。 想到《洛丽塔》那著名的开篇:“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
评分 评分“我来了,来了,心中充满喜悦。你我合二为一永不分离。我在尘世,我在苍穹。我正在绽放,我正在凋零。” 这是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结束时出现在树枝上的天使所唱的歌词。听着歌让我记起柏拉图《会饮篇》中记载的一则古希腊传说:人类曾经本不分男女,雌雄一体,后来只因力...
评分 评分梦幻的世界,遐思的人生,多变,多情,多思
评分伍尔芙说:“往往沉默一小时是最迷人的时刻,妙语连珠可能让人厌恶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却总与之相反,常常渴望撕破一切美好,想粗言秽语,想直吼吼,想嚎啕,想絮叨,想让脏话像口水那样一口一口地飞溅出去,实在是出于对文字的高度敬畏,才被迫老老实实,不敢造次。才华不足造就美德。
评分力与美的完美糅合。诙谐、大胆、磅礴、敏感,每一处节奏,每一个措辞,每一种意象,都富有强大的力量,令人一秒都无法抗拒。
评分啊!最美丽的人类,永远轻捷,并且永远永远的孑然一身。
评分细节太多的寓言,或者是想象太多的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