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地理概述

中國曆史地理概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教育齣版社
作者:鄒逸麟
出品人:
頁數:387
译者:
出版時間:2005-5-1
價格:35.00
裝幀:平裝(無盤)
isbn號碼:978753209721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地理
  • 曆史
  • 鄒逸麟
  • 地理
  • 曆史地理學
  • 教材
  • 歷史地理學
  • 中國
  • 中國曆史 地理概述 曆史地理 中國古代地理 地理變遷 曆史沿革 地域文化 時空演變 中國疆域 曆史地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初版於1993年,由福建人民齣版社齣版。1999年重印一次,重印時對內容並未作任何修改,隻是改正瞭一些錯字。自初版問世以來的十年裏,本書不僅是不少高校“中國曆史地理概論”課程的基本教材,還成瞭報考曆史地理專業研究生的主要參考書,所以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但是我總覺得作為中國曆史地理一門概論性質的課程,本教材還存在許多缺陷與不足。所以當我在每次課程結束時,總要求同學對本教材提齣意見,希望有機會能作些修訂工作。多年來同學們的意見歸納起來大緻是兩個方麵:一是曆史人文地理方麵的內容太少,而這正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部分;二是所附地圖太少,特彆是自然和疆域部分,沒有地圖光看文字,弄不明白,而同學們又沒有條件去查閱許多地圖。這些意見我總是銘記在心,希望有機會修訂的話,一定盡量設法改進。

這次修訂大體上作瞭三方麵的工作:一是盡可能吸收這十年裏曆史地理學界同行的研究成果,使教材的內容不至於太陳舊;二是對曆史人文地理部分作瞭較大的補充,特彆是社會經濟、文化方麵,增加瞭不少內容;三是增補瞭二十多幅地圖。

著者簡介

鄒逸麟,1935年8月31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寜波。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曆史係。同年鞦分配至中國科學曆史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1957年初,隨譚其驤教授來上海參加《中國曆史地圖集》編纂工作。1962年轉入復旦大學曆史係任助教,1978任講師。1980年晉升為副教授。1982年任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國傢教委特批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任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88年國務院授予國傢級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1992、1997年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第三、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93、1998年被選為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被聘為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成員。1996年辭去研究所所長職務,同年被復旦大學聘為曆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首席教授。1998年繼聘為首席教授。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曆史地理》主編、上海社聯委員、上海史誌學會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副會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民盟中央委員、上海市副主委、復旦大學主委。主要著作有:《中國曆史地圖集》八冊(譚其驤主編 主要編審人員之一)、《中國自然地理.曆史自然地理》(主要撰稿人之一)、《韆古黃河》、《中國曆史地理》、《從青龍鎮到外高橋》、《中國曆史地理概述》、《黃淮海平原曆史地理》(主編)、《中國曆史大辭典.曆史地理分典》(第一副主編 )、《禹貢錐指》(點校)等。發錶論文近100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曆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和學科發展簡史
第一節 當代曆史地理學産生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 曆史地理學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
第三節 曆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 曆史時期氣候的變遷
第一節 三四韆年前的溫暖濕潤氣候
第二節 三四韆年來氣候的變遷

第三章 曆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一節 主要森林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二節 草原和荒漠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三節 曆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四章 曆史時期水係的變遷
第一節 黃河下遊河道的變遷及其影響
第二節 長江中下遊水係的變遷
第三節 海河水係的曆史變遷
第四節 黃淮海平原湖沼的曆史變遷

第五章 海岸綫的變遷
第一節 遼東灣海岸
第二節 渤海灣海岸
第三節 蘇北海岸
第四節 長江口海岸
第五節 杭州灣海岸

第六章 沙漠的變遷
第一節 我國東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帶沙漠的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 第四紀以來形成的沙漠地區的變遷

第七章 曆史時期疆域的變遷
第一節 夏商周時期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及其周邊民族
第二節 先秦時期華夏諸國的疆域
第三節 秦漢統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變遷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疆界的變遷
第五節 隋唐統一帝國疆域的形成
第六節 宋遼金時期各分裂政權的疆域
第七節 元代的疆域
第八節 明時期中國疆域
第九節 清帝國疆域的形成--中華帝國最終疆域的形成
第十節 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國土的淪喪

第八章 曆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第一節 秦統一前地方行政區劃的齣現
第二節 郡縣製的確立
第三節 州郡縣三級製的確立與解體
第四節 道路製度的齣現與演變
第五節 行省時代與中央集權的加強

第九章 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移
第一節 戰國至兩漢時期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三節 隋唐五代時期
第四節 宋遼金元時期
第五節 明清民國時期

第十章 中國古代農業的地區開發與地域差異
第一節 我國北部農牧界綫的曆史變遷
第二節 我國古代主要農業區的曆史變遷
第三節 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一章 曆代工礦業的分布和興衰變遷
第一節 絲棉織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二節 雕版印刷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三節 造紙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四節 陶瓷業的地理分布及共變遷
第五節 曆代五金生産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二章 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綫的曆史變遷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城市和交通
第二節 秦漢時期全國交通--城市體係的形成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綫格局的變化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全國城市體係的重建與發展
第五節 宋遼金時期城市重心的南移與商業市鎮的齣現
第六節 域外交通的曆史發展

第十三章 曆史文化景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
第一節 文化重心區的分布、轉移與政治、經濟關係
第二節 方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的地理背景
第三節 社會人群的地域差異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第一节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三节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第一节三四千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第二节三四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第三章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第一节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第二节草...  

評分

第一节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三节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第一节三四千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第二节三四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第三章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第一节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第二节草...  

評分

在学科日益细分的今天,此书反以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方法建构成一个更加宏观的知识体系;在历史地理的舞台上,由气候,植被,水系,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等共同见证沧海桑田的变化,诺大的时空似乎被浓缩在一个沙盘模型中,可以抚而玩之,有着不一般的具体。  

評分

這是一本非常扎實的著作,可以看出作者嚴謹、謙虛的治學風範。利用別人的研究成果之處,一一指明,絕不肯掠美。 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疆域、海岸線、人口、城市、人文……作者娓娓道來,不肯匆匆放過任何一個歷史地理研究的主要方面。 行文老練,同時又很本分,沒有華彩的文筆...  

評分

在学科日益细分的今天,此书反以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方法建构成一个更加宏观的知识体系;在历史地理的舞台上,由气候,植被,水系,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等共同见证沧海桑田的变化,诺大的时空似乎被浓缩在一个沙盘模型中,可以抚而玩之,有着不一般的具体。  

用戶評價

评分

有趣

评分

不錯的曆史地理入門讀物,曆史地理研究各方麵都講瞭,雖然不是很深,不過夠用。但配圖太少瞭。

评分

馬馬虎虎,,圖片太少

评分

教材。。。。。。。。。。

评分

馬馬虎虎,,圖片太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