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 )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文字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情节,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
1968年,《快乐影子之舞》初试啼声,一举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纷纷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奖、欧•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被誉为 “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2009年5月,由于作品一贯的极高水准和在全球的巨大影响,毫无争议地荣获第3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作为代表作,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隆重出版,立刻引起如潮好评,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一旦进入作品,一旦成了小说的主人公,便立刻变成了震撼心灵的奇迹……
“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逃离》里卡拉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拉回过去的十年。 大学校园里,无以填补的孤单、对未来漫无边际的不知所措、等待被爱却不能得到,渴望而又无从与人分享……那些浅浅的痛楚,虽然从未有过轩然大波,但始终不曾彻底离去。日子似乎垂...
评分一个女孩儿,当初为了爱情逃离了家庭,结婚后,当爱情渐渐被生活的琐事磨得没有激情的时候,她又想逃离她的丈夫。 其实,我们也都在逃离,是逃离,并不是逃避。我们急于逃离现在的生活,去追寻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可是追寻的东西在未来也会变成我们未来会逃离的东西。 记得一...
评分门罗估计想用《机缘》这个小说来告诉大家:根本没有“命中注定”这回事。从阅读中,我们不断获得启示:命运从来都是笔尖上的一个点,它落在哪里,画出怎样的轨迹,靠的全是机缘。机缘推着一个人不停向前,也决定这个人的方向究竟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举个例子。就像你坐在咖啡店...
评分24日开始看的,就在五分钟前结束。 《逃离》总共有8篇,5个故事,其中第2、3、4篇是一个故事。 第1篇讲的是卡拉的两次逃离。第一次成功,第二次没有成功。卡拉逃离父母是那么毅然决然,但逃离克拉克却显得那么优柔寡断,就像她最爱的那只羊被克拉克藏起来不被她找到一样,她离...
评分《读药》第109期:驯服、逃离:永恒的女性人生困境——解读爱丽丝·门罗《逃离》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09/ 逃无可逃与人间温度-——读艾丽丝·门罗的《逃离》 文/刘剑(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
【藏书阁打卡】门罗对情感的拿捏纤巧细腻,在每一个短篇故事中,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却是暗潮涌动。与当代诸多大家注重手法新异的风潮不同,门罗的笔让人似乎回到原汁原味的故事本身。细密严谨的平叙,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每一则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生活原貌。正是这种节奏平缓,留白恰到好处的讲述,让人们仿若可以走入到加拿大乡野,甚至可以最大程度上完成主人公的带入,去领略被忽略的生活风景。每一次交谈,每一次侧目,每一则文字信息的流露,更重要是那些情绪碰撞与释放的瞬间,都展露出一种独特的女性特质。从中篇的成熟度而言,门罗的作品足以惊艳。但除却故事本身,这些女性对于命运的反思也会让门罗作品的社会意义引起读着的某种思考。这毕竟不是一个仅靠出走或逃离便可展翅的社会,人生的终点还是要回归自我认知与定位本身。女人们就更是如此了!
评分补档
评分想每隔5年或者10年再重读一遍,那时候生活阅历可能会帮我更好地欣赏一些细节。
评分心思细腻,观察入微,有的时候我甚至在想,她说的是否是她自己的故事。不同的女孩,不同的境遇,相同的是都有着敏感的个性和纯真的心,当然,还有许多深挚的爱恋。
评分倒叙高手。用词较平实,易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