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雜篇研究

莊子外雜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劉榮賢
出品人:
页数:514
译者:
出版时间:2004-4-13
价格:NT$ 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0826906
丛书系列:中國哲學與思想
图书标签:
  • 庄子
  • 思想种种
  • 工具书
  • pdf
  • @台版
  • 庄子
  • 外篇
  • 杂篇
  • 哲学
  • 道家
  • 思想
  • 研究
  • 中国哲学
  • 古代文献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是作者對莊子外雜篇研究的一系列學術論文之總集。外雜篇不像內七篇可視為較純粹的莊子思想,其思想內容已十分駁雜,其中有莊子思想之引申、黃老思想之發展,甚至也有一些近於老子思想的發揮。因此本書將其定位為較內篇為晚的道家後續學者之著作。本書除了討論有關《莊子》書材料的移易分合及分類等形式問題之外,並論及「氣與陰陽」、「養生」、「理觀念」、「老莊融合」、「黃老」、「無君」、「對各家子學之批判」等各種思想主題,並注意到由內篇到外雜篇的道家思想之發展有一個「由心向物」的思維方向。本書的研究希望能對莊周之後結合了老子思想的戰國中後期以迄秦漢之初的道家天道大格局的思維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作者簡介

劉榮賢,臺灣嘉義人,1955年3月生。1994年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研究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及先秦道家。著有《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宋代湖湘學派理學研究》,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作者简介

劉榮賢,臺灣嘉義人,1955年3月生。1994年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研究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及先秦道家。著有《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宋代湖湘學派理學研究》,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緒論
一、戰國時代中國社會物性文明的發展
二、戰國時代儒、墨、道三家思想的發展
三、所謂「先秦道家」的「名」與「實」
四、戰國時代老子與莊子思想的源流
五、《莊子》書的作者問題
六、外雜篇材料產生的時代
七、外雜篇的研究應以「段落」為單位
八、總結本書寫作時的一些基礎觀念
第一部 有關外雜篇材料的研究
第二章 《莊子》內外雜篇的形成及其先後問題
一、《莊子》內篇的形成
二、《莊子》內篇與外雜篇的分別
三、內篇與外雜篇的先後問題
四、外篇與雜篇的不同
五、戰國思想融合的道家材料何以附於《莊子》而為外雜篇
第三章 《莊子》內外雜篇材料的移易分合
一、造成《莊子》書材料移易分合的兩個層次
二、陸德明所謂「注者以意去取」的內容意義
三、內篇中材料的移易分合
四、外雜篇中材料的移易分合
五、結語
第四章 外雜篇材料的分類研究
一、前言—外雜篇材料之雜
二、前人對外雜篇材料分類的研究
三、劉笑敢先生的分類方法及其評價
四、以義理段落為基準的外雜篇材料之分類
五、結語
第二部 外雜篇對內篇思想的引申與發展
第五章 外雜篇中由「心」向「物」的思維發展
一、前言
二、莊子思想的歸結點在「心」不在「物」
三、對聖人生命境界解釋基礎的轉變
四、在無量時空下的玄同彼我
五、戰國時代中國人世界觀擴大的社會背景
六、從「依乎天理」到「達理明權」
七、〈秋水篇〉中「順俗從眾」的觀念
八、從「不材之用」到「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九、從「逍遙」到「曠達」
十、外雜篇中死生觀念的轉化
第六章 外雜篇中的養生思想
一、養生思想的起源與道家的關係
二、內篇養生的重點在「神」不在「形」
三、外雜篇中養生思想產生的時代意義
四、老莊思想中的「精」是外雜篇養生思想發展的關鍵
五、「形」在外雜篇養生思想中的意義與地位
六、外雜篇養生思想中「心」與「物」關係的轉變
七、外雜篇中「以物養形」觀念的兩種思維
八、《莊子‧讓王篇》中近於楊朱的貴己尊生思想
九、養生觀念是戰國後期君道思想的一部分
十、結語
第七章 外雜篇中「氣」與「陰陽」的觀念
一、先秦時代「氣」觀念形成的背景
二、內篇中「氣」的觀念
三、外雜篇中「氣」觀念的明確化
四、從內篇到外雜篇「陰陽」詞意的演變
五、結語
第八章 外雜篇中「理」觀念的發展
一、前言—《老子》不言「性」「理」之義
二、內篇中「依乎天理」的觀念
三、以「物理」為基礎的「萬物殊理」觀念
四、以社會人文為基礎的「義理」觀念
五、外雜篇中尚未明確發展出「通理」的觀念
六、結語—問題的延續
第三部 外雜篇中順應當代政治發展的思維
第九章 外雜篇中老莊思想的融合
一、老莊思想的融合見於外雜篇
二、老子的「君道」取代莊子的「臣道」
三、老子的「常道」觀念被揚棄
四、「脩古抱樸」轉而為「因時任物」
五、老子思想中的首出觀念「道」的地位被降低
六、老莊思想合流中的「神」義
七、「天德」與「精神」觀念的提升與轉化
八、結語
第十章 外雜篇中的黃老思想
一、戰國時代黃老思想發展的背景
二、老莊思想的合流是黃老思想發展的一部份
三、外雜篇中的黃老材料只是黃老思潮中的一支
四、外雜篇黃老思想中「靜」的觀念
五、黃老「靜因之道」與老子「常道」觀念的不同
六、外雜篇中「上無為而下有為」的觀念
七、外雜篇中的黃老思想統合老莊儒法四家
八、法家「尊君」與外雜篇中「君德」觀念的不同
九、外雜篇中的黃老思想與三代以來「德位分合」的觀念
十、外雜篇中黃老思想「重本輕末」的現象
第四部 外雜篇中批判學術與文明發展的思維
第十一章 外雜篇對戰國諸家子學的批判
一、戰國子學之所以相互攻擊的社會基礎
二、儒道兩家思想本質上的不同
三、外雜篇中反儒家思想的內容
四、外雜篇中反儒家常與反法家為一體
五、外雜篇中攻擊墨家常連帶儒家
六、外雜篇攻擊儒墨的重點在於「破碎大道」
七、外雜篇攻擊墨家常連帶名家辯者
八、外雜篇對墨家偃兵觀念的批判
九、結語—另一個角度的思維
第十二章 外雜篇中的無君思想
一、無君思想的時代背景
二、無君思想與黃老思想的不同
三、無君思想與南北地緣的關係
四、無君思想對當代思想的攻擊
五、無君思想中的「性」與「德」
六、〈駢拇〉等四篇思想的脈絡
七、外雜篇中的兩種隱遯思想
附錄 《莊子》外雜篇材料之討論
外篇部分
前言
一、 〈駢拇篇〉
二、 〈馬蹄篇〉
三、 〈胠篋篇〉
四、 〈在宥篇〉
五、 〈天地篇〉
六、 〈天道篇〉
七、 〈天運篇〉
八、 〈刻意篇〉
九、 〈繕性篇〉
十、 〈秋水篇〉
十一、〈至樂篇〉
十二、〈達生篇〉
十三、〈山木篇〉
十四、〈田子方篇〉
十五、〈知北遊篇〉
雜篇部分
前言
一、 〈庚桑楚篇〉
二、 〈徐無鬼篇〉
三、 〈則陽篇〉
四、 〈外物篇〉
五、 〈寓言篇〉
六、 〈讓王篇〉
七、 〈盜跖篇〉
八、 〈說劍篇〉
九、 〈漁父篇〉
十、 〈列禦寇篇〉
十一、〈天下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复印本

评分

复印本

评分

复印本

评分

复印本

评分

复印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