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克-埃馬紐埃爾 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法國知名小說家和劇作家。1993年的作品訪客(Le visiteur)獲得莫里哀戲劇三大獎項,奠定劇作家的地位。此劇作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演出。1994年以《利己教派》(La secte des egoistes)一書榮獲最佳小說獎。2001年所有劇作榮獲法蘭西學院戲劇獎。他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已傳至全球30多個國家。
《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在法國甫出版即獲各方佳評,銷售已超過40萬冊,至今仍高居法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上。並改編為舞台劇,由86歲的女星Danielle Darrieux一人獨立詮釋此劇。法國醫學院為感謝作者以疾病為靈感而寫出這本動人的小說,特別將Jean-Bernard獎第一屆得主頒給他。這是作者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故事溫馨感人,是您不可錯過的生命哲學小書。
奧斯卡是一名罹患癌症的10歲小男孩。在醫院志工玫瑰奶奶的鼓勵下,他開始每天寫信給上帝,抒發自己內心的話。12封信代表奧斯卡在世的最後12日,每封信也代表著10年的時光。透過這些書信,小男孩得以想像自己歷經了人生各個階段,對人生不再有任何遺憾;透過這些書信,小男孩打開了心扉,化解了對父母的不諒解,重新找回親情。
這12天或許是臨終前的12天,小男孩純真、童稚的言語,和玫瑰奶奶建立的情感關係,都使我們了解生命的意義;這12天也讓愛在生命中成長。
作者簡介
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
法國知名小說家和劇作家。1993年的作品訪客(Le visiteur)獲得莫里哀戲劇三大獎項,奠定劇作家的地位。此劇作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演出。1994年以《利己教派》(La secte des egoistes)一書榮獲最佳小說獎。2001年所有劇作榮獲法蘭西學院戲劇獎。他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已傳至全球30多個國家。
《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在法國甫出版即獲各方佳評,銷售已超過40萬冊,至今仍高居法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上。並改編為舞台劇,由86歲的女星Danielle Darrieux一人獨立詮釋此劇。法國醫學院為感謝作者以疾病為靈感而寫出這本動人的小說,特別將Jean-Bernard獎第一屆得主頒給他。這是作者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故事溫馨感人,是您不可錯過的生命哲學小書。
短小的故事,一个小孩的最后旅程,折射出社会中的点滴,或欢笑、或悲伤、或无奈、或软弱,但只要有信仰,一切又都是有希望的。 同时,人与人总是相互的,关心也罢,冷漠也罢,都在彼此心里慢慢的流淌着,哪怕是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两个人。
评分十岁的奥斯卡,生命中最后一段日子是在特别看护中心度过的,因为他患了癌症,但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在他的一位来访者——玫瑰夫人的建议下,他开始给上帝写信。虽然他并不相信他,但是他向他倾诉每一天的痛苦和快乐……十二份异常感人的信件,充满了梦想、新鲜感和痛苦,把一辈...
评分他叫奥斯卡,十岁,是住在一所综合医院的白血病小孩儿,因为化疗,他有鸡蛋壳一样光光的脑袋,内心也如蛋壳一般脆弱。幸运的是,他有一群同样经历着苦难的朋友们:有烧伤的巴贡、脑积水的爱因斯坦、波波考恩,还有一个超龄且会讲摔跤手故事的陪护:玫瑰奶奶。医学心理学上,濒...
评分《约伯记》14:11-12 “海中的水绝尽,江河消散干涸。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来。等到天没有了,仍不得复醒,也不得从睡中唤醒。”这是圣经里关于死亡的描写。 晚上在图书馆读完了两本童话书,感觉自己要被这两个萌萌的又充满爱的故事融化了:一本是《天蓝色的彼岸》,初中二年...
评分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我正好在悲伤的时期,突然间让我强烈的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以前总以为死亡很遥远,结果才醒悟到,死亡无处不在。希望好好珍惜生命,无怨无悔地度过每一天,毕竟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是生命的终结,要对得起自己来到人世走一遭。
「每天用初次相遇的心情瞧瞧這個世界」。
评分「每天用初次相遇的心情瞧瞧這個世界」。
评分没有想象的感动,但读到最后还是在众目睽睽中哭了
评分2.27号读完了这本书,淡淡的忧伤,又有点温暖,人生有长短,如何面对,确实肉体的伤痛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层面的折磨,这也许就是有信仰和没信仰的区别,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又会是不同的
评分「每天用初次相遇的心情瞧瞧這個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