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铁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

出版者:商周出版
作者:张铁志
出品人:
页数:200页
译者:
出版时间:2004
价格:340
装帧:
isbn号码:978986124182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摇滚乐 
  • 音乐 
  • 張鐵志 
  • 文化研究 
  • 摇滚 
  • 文化 
  • 政治 
  • 摇滚书籍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什麼樣的音樂書可以得到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副刊組主任楊澤、聯合報副刊組主任陳義芝、自由時報影藝中心副主任藍祖蔚、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路寒袖、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新新聞週報社長王健壯、新新聞週報總編楊照、聯合晚報總主筆蔡詩萍、破週報總編輯黃孫權的共同推薦?

什麼樣的音樂書,可以得到文化評論者南方朔、影像藝術家張照堂等數十位藝文界人士的聯合背書?

就是這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張鐵志撰寫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Sounds and Fury: Can Rock & Roll Change the World?)

張鐵志稱自己是左手搞政治研究/社會批判、右手書寫音樂文字/文化觀察。《聲音與憤怒》正是這樣一本融合政治研究、社會批判、音樂文化觀察的書。

走過鮑布狄倫(Bob Dylan)抗議歌曲時代的人,知道六○年代不僅是民謠搖滾樂向政治嗆聲的時代,也是爭取民權、反戰、提倡嬉皮烏托邦理想的時代,更是音樂社會學者Robert Flacks所謂的「青年反叛文化」誕生的年代。從此,搖滾樂與政治展開漫長的糾纏鬥爭。

從六○年代以降,無論流行音樂是披著龐克、新浪漫、新左派、後龐克、後搖滾、電音、嘻哈的面貌呈現在聽者面前,它的商品本質總是無法完全扼殺它反對體制的熱血衝動。因此我們看到了英國歌手聲援碼頭工人,看到了瓊拜茲(Joan Baez)的身影穿梭在後冷戰時代的戰火地,看到MTV音樂台結合歌手鼓勵年輕人勇敢地站出來投票,看到了電音瑞舞客用力衝撞布萊爾的第三條路,看到了酷玩樂隊(Coldplay)與討伐體制(Rage Against the Machine)在反全球化抗爭中標舉反血汗工廠與追求公平貿易的呼籲,也看到了U2的波諾(Bono)與各國政要坐下來談「勾銷第三世界國家外債」。

搖滾樂能夠改變世界嗎?這是本書的疑問與探索。透過搖滾樂歷史的爬梳,作者認為搖滾樂的確可能,也只能改變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而這也正是許多社會變遷的基礎。是無數人的價值變遷構成了社會的進展。

《聲音與憤怒》是台灣第一本全面探討搖滾樂與政治鬥爭的書,作者拒絕文化研究式的理論分析,而是呈現許多精彩而動人的故事,卻又將這些故事與事件放在一個完整的歷史視野架構下檢視。

更難能可貴的是,針對九○年代之後的搖滾樂政治運動,連西方的文獻都十分匱乏,作者卻能以廣泛的音樂新聞閱讀,勾勒出搖滾樂在全球化抗爭的角色與地位。書中對於世紀末的反全球化、反戰等各種議題和行動都有中文媒體界少見的完整分析,加上作者個人政治經濟學的專業背景,更強化討論的深度。另外,書中對於英美政治人物如何利用流行文化來吸引選票,也對台灣近來膚淺的政治文化提供許多啟示。這個對本土現實的觀照,也流露在本書各個角落,拉近了和台灣讀者的距離。

對不熟悉這些搖滾樂社會面的樂迷來說,這些故事可以讓他們看到他們熟悉的樂手如何實踐他們的社會關懷,企圖改變世界。對於已經瞭解這些情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觀點則深化了音樂與社會實踐的進一步對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周末在家看书,在音乐声中,看了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和《时代的噪音》。个人感觉,这就像一套书的上下篇。前一本基本以每十年为一个单位,综述每十年英美摇滚乐的变迁;后一本则较深入的分析了若干典型乐队或音乐人。与多数乐评类书籍不同,张的这两本书其实并不讨论音乐本...  

评分

摇滚乐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成为了一种他不该成为的东西。从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甚至一直到今天,摇滚乐的出现、发现都是以一种反抗的符号出现的。他们可以攻击一切让他们不愉快的东西,可以谩骂让他们得不到自由的政府和当权者。以至于摇滚乐的给大众带来表象的是嘈...  

评分

评分

南京《东方》文化周刊(6月) 文/ 五朵云 《Gave Peace A Chance》是约翰·列侬在1969年为反对越战而写的一首歌。“给和平一个机会”(Gave Peace A Chance)的行为艺术活动是越战时候掀起的,列侬和洋子呼吁“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  

评分

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摇滚乐队跟政治的互动的角度来写这本书,如同副标题的发问,摇滚乐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吗? 导论从哈维尔,没看错,就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说起的,哈维尔带着“地下丝绒”的一张专辑和几张海报从美国回到了捷克。“宇宙塑料人”乐队就是从哈维尔那里了解到...  

用户评价

评分

差不多就是每个乐队挑出一个曾经“改变”世界的事迹,在看这本书之前其实真是没有考虑过摇滚乐究竟能不能在表达诉求的基础上产生现实层面的震荡。作者大方向的想法还可以,但也许是碍于篇幅的原因,实际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甚至这一问题还没有提完)更遑论解答了。对于乐迷来说这本书写得不够劲,对于不是乐迷的人来说,没人会去看吧!最有共鸣的应该是说青春时期摇滚应该是孤独的解药,但其实摇滚既满足又增强孤独感,因为没有人和你分享。这简直就是说充完逼无处装逼的伤痛啊!

评分

有时候摇滚会让你感觉好一点 尽管它本质上不会改变什么 所以我一直珍惜自己仅存的摇滚精神

评分

简略了些,但书的手感真的很不错……

评分

简略了些,但书的手感真的很不错……

评分

深知自身对摇滚乐的了解甚为肤浅。更多时候只是把摇滚乐当成一种消费品,一种时髦的标志。然而却未曾对其中包含的社会形态,政治文化变革作深层次挖掘。当喜欢仅仅是为谈资或是消遣,这本身就是对它的亵渎。当你听到了,理解了,感悟了,改变了,摇滚便不会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